上海邮政大楼,坐落于苏州河畔、四川路桥北堍,于1924年建成启用,是全国邮政系统唯一建成后一直在使用、并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既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的办公场所,也是1924年至今仍在运作的四川路桥邮政支局的营业场所,大楼内还设有国内首家邮政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

图说:苏州河畔的上海邮政大楼,开辟部分场地设上海邮政博物馆。徐程 摄影
今天是“世界邮政日”,秋日晴空下,上海邮政大楼静静地矗立在苏州河畔,没有刻意装饰,没有隆重活动,而是安静地诉说着它和邮政的那些事。
从1924年建成启用,这幢大楼一直在做邮政。当年二楼的营业大厅,曾经享有“远东第一大厅”的美名,如今依然是四川路桥邮政支局的营业大厅。而从2006年1月1日起,一楼、二楼的一部分辟为上海邮政博物馆,成为人们了解邮政历史、饱览奇珍邮品、参与互动活动的绝好去处。同时,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的办公场所,这里也是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五年,上海邮政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总指挥部”和“动力引擎”。

图说:上海邮政大楼四楼屋顶东南转角处的巴洛克风格钟楼最富盛名。徐程 摄影
当年模样
当年,建造这幢大楼花费了320万银元,总建筑面积达25294平方米的大楼呈“U”字形分布,因此临街它有多个大门,而正门就在北苏州路250号。
从正门入,拾级而上,就到了二楼的“远东第一大厅”。站在大厅入口,左右可见呈“V”字形排列的营业柜台。白底黑花的地砖、木制的营业柜台护栏、头顶的吊灯,一切都是“复古”的模样,仿佛能回到刚启用时的盛景。四川路桥邮政支局的工作人员说,邮政大楼存在93年了,这个支局也存在了93年,所有在邮局能办的业务,这里依然都能办,“每年1月5日发售生肖新票,排队的队伍能绕邮政大楼好几圈!”
看过《战上海》这部老电影,就一定会对这栋大楼留下深刻印象。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解放上海的战役。邮政大楼是扼守苏州河的战略要地,国民党反动派企图依靠这栋钢筋混凝土建筑顽抗。为了保护大楼和邮局机关免遭破坏,中共上海邮局地下党总支领导邮工劝降国民党军,后者被迫投降。除东墙上留下的一两个弹孔外,上海邮政大楼几乎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里。如今走进大楼332室,仍可见玻璃上保留着一个孤零零的枪眼。

图说:上海邮政大楼四楼屋顶东南转角处的巴洛克风格钟楼最富盛名。徐程 摄影
镇馆之宝
一进上海邮政博物馆,记者就问:“你们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工作人员笑道:“镇馆之宝当然有,不过,这幢大楼本身就是最最重要的镇馆之宝啊!”
此言不虚。上海邮政大楼由英籍建筑师思九生设计,总体是欧洲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基座采用花岗石筑砌,几个主立面围以贯通三层的科林斯柱式列柱,气势恢宏。而最著名的莫过于四楼屋顶东南转角处的巴洛克风格钟楼,老远就能望见直径达3米的大钟。钟的两边,各有一组艺术雕像,一边三人分别拿着火车头、轮船和电信电缆模型,象征交通和通信;另一边也是三人,中间是希腊神话中的通信之神,左右则都是爱神,象征邮政为人间沟通情愫。
博物馆里面,也是看点颇多。这里有“世界最大封”,那是1999年上海邮政承担第二十二届万国邮联大会上海活动时特制的特大签名纪念封。这里可以告诉你,上海邮政的绿色踪迹到达了地球的南北两极:1985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极长城站邮局诞生,来自上海邮政的杨金炳成为唯一一任局长;1998年7月,“雪龙号”科考船上特设邮政支局,隶属于上海浦东新区邮政局,邮政编码200138,整个支局也仅有一人,就是来自上海邮政的颜修荣。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还有许多特别材质、特别造型的邮票,比如施华洛世奇水晶邮票、瑞士巧克力香味邮票,还有唱片邮票,只要放进唱片机里就会传出美妙的音乐。
“珍邮馆”也不能错过。为了保护存放在里面的那些富有传奇色彩、存世量稀少的罕品,这里温度常年控制在20°C左右、湿度保持在40%-55%,无紫外线照明,光源全部采用光纤。同时,上海邮政的镇馆之宝“红印花小2分绿色试盖样票”以及“全国山河一片红”等珍邮都会在馆内轮换展出。
当今,“书信诉衷肠”已变得遥远而“奢侈”。不过,在邮政博物馆里,可能从来没有写过信的小朋友可以参加各种互动活动,做一张异形明信片,盖一个自己喜欢的邮戳,寄一封写给爸爸妈妈的家书……也因此,邮政博物馆成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的青少年教育基地。
而一楼中庭展出的大清邮政马车、1917年购置的第一辆邮运汽车、绿皮“行动邮车”火车等模型,也深受大人、小孩的喜爱;如果再去看一场有关邮政的环幕电影,参观一下复制的“大清邮政局”,行程就更完美了。

图说:上海邮政博物馆。徐程 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