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在线首页 > 信息资讯 > 长三角在线CSJonline.cn> 浏览正文


宿州7位老人义务修路数十年 影响越来越多人主动加入


 
2017-11-13 15:44:45

马玉怀和孙献东老人展示他们干活的工具

马玉怀(右一)老人自掏腰包购买铁锹、大锤等工具,四处修路。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宿州市泗县大庄镇新刘村,位于104 国道西侧,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村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村子里,有7 位老人多年来义务为村民修路,在周边小有名气。现在,七位老人有两位已经作古。但是,让当初的发起人马玉怀高兴的是,更多的人加入到义务修路的队伍,修路中还经常有人驾驶农用拖拉机、自卸王大货车过来义务帮忙。

讲述:老人带孙子义务修路

11 月10 日,记者在宿州市大庄镇搭上了一辆三轮车赶到新刘村。村子里没有什么人,记者询问义务为村民修路的老人时,一名老人说,“我知道,是马玉怀他们。我们这里也有一个,我带你去找。”在这名热心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孙献东老人的家中。

孙献东老人今年75 岁,个子不高,黑瘦黑瘦的,但人很精神。记者到他家里时已经是上午快10 点了,他还在伺候孙子吃早饭。孙子二十四五岁,有智力障碍。看到家里来人了,他情绪高昂,一直蹦蹦跳跳的很开心。

孙献东的老伴十几年前出意外去世了,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就因为这个孙子,孙献东老人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在家看着他。爷俩生活靠儿子打工寄点钱维持。

说起义务修路的事情,老人说,现在他要在家看孙子,去得少了。虽然生活不容易,可是遇见义务修路的事,他还是会上前帮忙。有时候他带着孙子到西头遛弯,看到马玉怀他们在干活,他就嘱咐孙子在一旁玩,然后上前去帮他们一把。

记者问孙献东老人,现在生活已经很清苦,像这样没有报酬的事,为什么还要干?老人说,架桥修路是为大家做好事,出点力心里舒服。

回忆:义务修路已有30多年

得知记者要找马玉怀,老人推出电动车说,我带你们去找。新刘村是个东西狭长的村落,孙献东老人骑着电动车带着记者往西走了约莫一公里,然后往南一拐,就到了马玉怀老人的家门口。马玉怀老人身穿黄军装,浑身上下干净利索。他忙不迭地把记者一行往里让。

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堂屋两侧张贴的春联只剩下一联:古人不见今时月。字颇见功力,而另一边的字已经斑驳脱落。字是马玉怀老人自己写的。虽然只见面几分钟,但记者已经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和一般农村老头不同的老人。坐下和马玉怀老人一聊,果然,马玉怀年轻时在大庄镇广播站做过宣传员。

马玉怀义务修路大概是从1985 年开始的。马玉怀老人说,那一年雨水特别多,村里的路很烂,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村民进出都很头疼。马玉怀家门口就是路,他先把自己家门口的路垫平整了。村民走路的时候,路过他家门口都感到很舒服。马玉怀然后一点点扩大,开始修整村里的路。一开始是用土把坑填平,但是一下雨又不行了。

后来,马玉怀开始想办法。“谁家扒屋,我就去把人家不要的石头、废砖头拉来填路,效果还不错。”这么多年来,村民看他干得这么有劲,陆续有其他村民加入进来,前后有10 个人左右,最后固定下来的修路团队是七个老人。他们是:马玉怀、周德胜、黄正礼、商士彬、刘西征、王行生、万家珍。

马玉怀说起他的一个个老伙伴,充满感情。现在,这七个人中,黄正礼和商士彬两位老人已经先后作古。马玉怀老人称,劳动过程中,手被大锤砸肿,脸被飞石崩伤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一次修路时,刘西征老人不慎摔倒昏迷半小时,让他们到现在都后怕不已。

现状: 越来越多人加入进来

这么多年来,他们自己购买铁锹、大锤、板车,行走在附近几个乡镇。哪里有修路的活计,只要有人吼一嗓子,几个人就各带工具出发了。队伍在壮大,村里的路修好了,就到附近村子修,工程越来越大,路越修越远,几位老人也声名远播。

让马玉怀他们高兴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们这个义务修路队中来了。卢军前两年买了几辆车子跑运输,现在尽管车子已经卖掉了,但他还记得为马玉怀老人他们的义务修路队拉石子的事。卢军和马玉怀住一个庄子,有一次马玉怀找他拉石子,卢军爽快地开着自己的自卸王大货车就出发了。

孙永存住在马玉怀邻村,在一家砖窑厂帮人拉砖,有一次,他也帮义务修路队拉过废砖头。“能帮他们一把很好呀,他们也是在帮大家。再说了,这修好的路不还是我们走得多嘛。”孙永存说。

11 月11 日,记者给马玉怀老人打电话,他和周德胜两个人正在黄圩和大庄交界的地方修路,“只要我能干得动,就还会干下去。”记者问他累不累,他说,看到大家走在平坦的大路上,心里很高兴,就忘记了劳累。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记者赵明玉 向凯 摄影报道

□采访手记

记者在泗县大庄镇新刘村采访时,看到的景象和其他地方的乡村差不多,青壮年大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多是老人儿童。曾几何时,留守老人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弱势的需要人照顾的群体。但像马玉怀这几位老人老当益壮,让一些年轻人也要跷起大拇指。有了他们,乡村不再萧索;有了他们,也让出去打拼的年轻人心里更有底气,因为,回家的路永远平整如砥。

 

编辑:上海在线 shzx.com

+ 相关信息咨讯
·长三角领跑2024年1-7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
·2024赛迪中国百强县榜长三角占据半壁江山:江苏2
·上海:将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
·安徽省宣城市推进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GDP总量首破15万亿元,
·长三角“C位”城区“组团”向新 长三角C9联盟联席
·暑期游火爆,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助力浙西、皖
·铜陵义安区打造长三角旅游“后花园”
·“多彩贵州”文旅推广长三角推介会后 长三角游客
·宣绩高铁、南通至宁波高铁、甬舟铁路……来看长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在线 shzx.com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远方信息 上海在线 sh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媒体合作(发稿采访发布会等)电话:021-34121912 微信:yuanfangnet QQ:156988883 点击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公安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854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沪ICP备17046604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