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起,公路客车客流不断下滑,市场逐渐萎缩;本月初,闽南快运宣布退出快运市场
——公路客运如何应对寒冬?
核心提示
12月4日,闽南快运宣布退出快运市场,市民唏嘘不已。其实,这只是公路客运市场不断萎缩的一个缩影。早在2009年,客运的旅客量就开始下滑,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且每年下降比例高达20%。在陆海空运输中,公路客运曾经是一家独大,如今随着旅客量的下滑及一些客运公司的退出,公路客运这位曾经的老大哥会拿出什么招数应对市场的寒冬?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记者 王金植文/图

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推出定制快车适应市场
现状
公路客运遭遇寒流
多年来,公路客运市场的旅客量一直呈下滑态势,目前正遭遇寒流,处于冷冬期。
事件
闽南快运没能迈过“20岁”门槛
闽南快运公司故事开启,是在1998年。当时的它,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在历经飞速发展的十几年后,成为年富力强的“壮汉”。然而,因在辉煌时没有购置资产保值增值,也没有投资运输行业以外的其他领域,最终导致它没能迈过“20岁”的门槛。
据介绍,闽南快运公司以泉厦漳三地的运输骨干企业为依托,经营闽南地区城际间及周边道路的客运业务。巅峰时,拥有近200部客运车辆,年营业额两亿元左右,年利润约3000万元,曾是福建省第三产业的百强企业。闽南快运泉州分公司成立于2004年,其经营收入曾占到总公司的一半。
闽南快运泉州分公司经理林螺强表示,由于近年来泉州分公司亏损较大,公司有意退出这一市场。一个月前,闽南快运泉州分公司和车站方面协商退出运营,并办理了交接事宜。有部分车辆划归该公司股东之一的泉州市汽车运输集团总公司,这些车辆仍在车站继续运行,所以很多旅客并不知道闽南快运已经退出。
讲述
客运市场“深层律动”始于2009年
闽南快运虽然在整个客运市场所占的比重较少,但是它的退出还是折射出整个客运市场的状况。
王志辉家在福州,平时则在泉州做生意,一周往返泉州福州两三次。他回忆,2009年之前,他都是坐客车来往。如果坐普通客车走国道,一趟要三四个小时。后来有了快运走高速,途中不停车,环境也舒适了,但还是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2009年起有了动车,他就不坐客车了。再后来他买了小车,彻底与客运断了联系。
发生在我市客运市场的“深层律动”,始于2009年。当时福厦高铁开通,我市首次迎来了动车。动车时代的到来,终结了客运市场的绝对优势。
林国忠在客运市场摸爬滚打30多年,长期在车站一线,现在是市汽车运输总公司站务分公司经营科科长。他清楚地记得这个时间——“2009年4月”。“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林国忠说,福厦动车开通,使得福州、厦门,甚至是漳州的客流减少了许多。

车站推出上门服务,方便群众买票。
数据
客车运输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记者了解到,闽南快运公司退出市场并非个例。早在2014年,跑泉深线的泉州中旅客运车队和泉州市宏泰兴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就受到影响,线路或调整或停运。
“我们的运送旅客量逐年在下滑。”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副总经理施建西说,每年下滑比例超过20%。
在公路客运市场中,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所占的比例很大,它是泉州公路客运市场的晴雨表。而市汽车运输总公司站务分公司所占的比重是总公司的三分之一。在市汽车运输总公司站务分公司,记者看到一张该分公司的历年运量图表,从该表可以看出运量最高是2008年,当年达1204万人次;2009年开始下滑,当年运量是1166万人次;之后逐年下降,2016年的运量只有662.54万人次。
林国忠说,2009年4月,中途客流量一下子减少20%。2012年,长途客车客流受到很大的影响,以深圳为例,客流量下降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