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关系到全面改革的广度与深度。
省委书记娄勤俭说,实现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全面增强城镇竞争力;把注入新动能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把建立综合交通体系作为重要支撑,全面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全省党员干部达成共识,通过贯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
结“群”发展,增强城镇竞争力
“不协调”,一直是我省城乡建设中的“短板”。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报告中指出,实现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针对我省不同层级城市的特点和不足,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
一套任务“分解图”,给每个城市划定了清晰“路径”——南京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力,提高城市首位度,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苏州、无锡等城市要根据现有基础和发展需要,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规划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其他各类型城市要着力增强吸引力和承载力,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城市聚合度高、发展态势好,由“点”到“面”,结“群”发展,我省有着先天的优势。“城市群是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高城市群质量。继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布局正待构建。
“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实施成为重要抓手。去年12月7日,省发改委印发《泰州市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实施以来,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获批。
“将协调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着力打造区域发展新格局。”省发改委主任朱晓明说,要把加快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作为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发挥好扬子江城市群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分工协作、特色发展、优势互补。
从国际上看,加强城市群建设,是增强城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去年12月26日,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城乡规划专业协调委员会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达成共识:到2020年,宁镇扬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三地相关人士表示,要进一步推动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等重点领域互融合作,共同参与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