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广东对外开放的广交会展馆
浙江在线广州2月6日讯(浙江在线特派记者 石潇俊)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一缕春风,珠三角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在商品化改革的浪潮中,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具活力和现代化的地区之一。
彼时的浙江,民营经济的种子已经开始萌生。一群年轻的浙商,怀揣心中梦想走出山川水泽,南下创业,由此开启了浙粤两地持续四十年的经贸交流。
很少有人会想到,在那样一个气势磅礡的历史大幕下,这一群人凝结在一起,蕴含着一个时代的力量。珠江两岸,繁华涌动,130万在粤浙商跋山涉水,用脚步丈量岭南以南的广阔步履,谱写了一阙市场经济的华丽篇章。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展现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浙江在线记者奔赴广东,采访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的嬗变历程,追寻浙粤经济文化交流激荡的声声足音。
前奏:在粤浙商乘改革东风创出一番天地
1978年的广东,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迎面吹来。这缕春风不仅给广东人打开了观察世界的窗口,更带来了市场经济活跃的商业思维。
1978年底,广东省广州市率先进行价格“闯关”,并在价格改革中取得突破;此后,市场取向一路领先,广州在全国脱颖而出。
而在当时的浙江,以个体私营经济为特征的“温州模式”已有相当知名度,浙江民营经济的创业者开始一个个浮出水面。在融冰破土的春风中,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人,也逐渐感知到了来自南国广东的改革“温度”。
改革开放后广东的第一批浙商,出现的时间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们循着南国的第一声巨响来到这里。
客观地说,浙江没有资源优势,“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禀赋,加上人口密度高,导致人均耕地少。“为了生存,浙江人喜欢走出去找出路,自然资源匮乏反而成为商业创新的动力。” 现年已六十出头广东省浙江商会秘书长陈晓红这样描述当时的创业背景。
“浙江人骨子里极具经商天赋,特别是‘温州商帮’,人们经常与之比较的是犹太群体。” 陈晓红说,在改革开放早期,来到广东的浙商很多都是农民、手工业者出身,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凭借着“走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一点一点发展起来。
一大批离开故土的浙商,就这样靠着一张嘴、两条腿,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潮起珠江,随着创业环境逐渐宽松,敢闯敢拼的浙商越来越靠前站立,成为广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先后涌现出赫基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宇、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等一大批浙商行业领军人物,更有中国白银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陈万天等远赴海外上市的行业巨头,为脚下这块土地源源不断注入商业活力。

广州浙江商会会长胡刚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