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京市城市治理公众委员会的代表走进八卦洲街道,实地探访了垃圾分类的全流程。记者了解到,八卦洲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很高,每户所产生的垃圾,通过分类处理,每月可换取70元左右的生活用品。
一户人家,每月垃圾换70多元东西
在八卦洲街道的居民家门口,都摆放着垃圾分类的小桶,用颜色进行区分。
外沙村居民凌代梅将玻璃瓶放编织袋中,塑料瓶子则放进另一个纸箱中。整理好垃圾后,她到马路对面的八卦洲街道可回收物暂存处,按照5个大箱子文字图片提示,将垃圾分门别类地进行投放。投放结束后,她将大纸箱直接拆开压扁,投进可回收物纸类的箱子中。
谈起垃圾分类,家中有6口人的凌代梅对前后的对比感触良多。“以前垃圾不分类,农村的垃圾到处乱放,环境也不太好。后来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来给我宣传垃圾分类,还告诉大家垃圾分类后可以兑换物品。”凌代梅告诉记者,“我们现在都已经习惯并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我上个月用垃圾分类的积分,兑换了70多元的东西,有油和洗涤液等日常用品。”
外沙村的不少居民也表示,经过反复宣传,加上督导员的帮助,大家现在基本都能弄清楚垃圾该如何分类投放。负责外沙村垃圾收集工作的收集员马金华,也是垃圾分类工作的见证者。马金华说:“我今年60多岁,退休后来干收集员。经过政府的反复宣传,很多居民的垃圾分类工作越来越好,分不清垃圾的情况已经比较少见。”
建立闭环系统,垃圾回收率超33%
农户对可烂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后,村保洁员每天上下午分两次上门收集和分拣,再由街道的垃圾收集压缩车到集中点收集。可烂垃圾运输至街道明珠肥料厂进行堆肥处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通过每个村设置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进行分类回收。
据介绍,八卦洲街道对64家农家乐、饭店、食堂的餐厨废弃物上门收集,统一送至餐厨废弃物处理站进行处理。大件垃圾由各村收集后,运至街道大件垃圾分拣中心进行拆解,再进行分类处理。其他垃圾外运至生活垃圾焚烧厂处理。目前,街道每天可烂垃圾约6.5吨,可回收物约3.3吨,其他垃圾约23.2吨,餐厨废弃物约2吨,全部进行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3.7%。
据八卦洲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有1.2万户约4万常住居民,日产生活垃圾约35吨。作为南京市全域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街道,今年3月初启动至今,从每户家庭配置的分类垃圾桶,到村、街道分类收运车辆,再到可回收物积分兑换超市、大件垃圾及有害垃圾分拣贮存中心、可烂垃圾处理中心,八卦洲已经初步实现了全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闭环运行”。
新进展:市城管局将加强科技运用
在此次参观过程中,南京市城管局副局长陈雷表示,在今后垃圾分类的推进过程中,将加强科技运用。下面专门开发垃圾分类软件,实现对前端农户垃圾分类的定性,对中端垃圾运输的定位,对末端垃圾处理的定量,通过一张表、二维码等形式,做到垃圾分类底数清、线路明、可追溯。
此外,市城管局还将联合专业公司采取定点收集、上门收集、网络预约等各类方式,便利群众交投分类垃圾。给予参与垃圾分类的群众积分奖励,积分不仅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还可兑换助老、医疗等服务,激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垃圾分类。记者 仲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