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在线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浏览正文


在船上养三文鱼?全球首条大型深海养殖工船计划3年后下水


 
2018-12-12 21:12:14

中国农业新闻网 图

    向深海找优质蛋白,是深远海养殖的核心,也是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

  12月11日,第二届“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临港召开。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会上获悉,2018年国内首个专门致力于深远海工业化养殖的“智渔工厂”项目在临港启动。而这个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通过科技手段,调节海水咸度、温度、氮含量等,实现在船上养殖不同深海鱼类。

  12月12日,项目方相关负责人谢宁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他们自主制造的全球首条大型深海养殖工船已完成设计。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在船上养挪威三文鱼,上市成本至少可以减少三分之一。

  谢宁称,目前三文鱼是全球唯一实现产业化养殖的深海鱼,其中60%来自挪威。按照挪威三文鱼的洄游习性,现有的养殖模式是10个月左右时间在陆地育苗,再进入海水环境养殖12-15个月可上市。养殖过程中,除了氮含量等,水温是关键,常见方式是网箱养殖于12-18摄氏度高纬度地区。

  “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很难找到水温适合的地方。”谢宁称,根据不断研究,最后想出的解决办法是自主造一条大型深海养殖工船。船可以开到深海蓄水,利用船上的智能设备,调节水温、氮含量,打造适宜养殖物种的环境,并制造循环系统,控制排放,实现工业化和可追溯等。

  目前,他们自主制造的全球首条大型深海养殖工船已完成设计,计划三年后在南海下水。可提供近8万方养殖水体,在12级台风下安全生产,并能移动躲避超强台风,能实现养殖过程的工厂化、智能化管理。

  与此同时,这艘养殖工船计划选择挪威三文鱼作为最先养殖品种。按照测算,成本至少可以节约三分之一。单个养殖加工平台年产三文鱼万吨以上,产值超过10亿元,且具有很好的复制性。

  项目启动后,将在东海海域上海外海,以及连云港以东180公里先行试点工船养殖。此外,养殖品种可以拓展到金枪鱼、黄条鰤、大黄鱼等;产业链可以向海洋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药等领域延伸。

  第二届“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支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美国国际铜专业协会、上海耕海渔业有限公司、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和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会议以“深远海养殖前沿技术”为主题,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智利、美国、芬兰、德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泰国等全球10个国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78家单位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表示,深远海养殖是绿色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对国家“五位一体、绿色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其工厂化、智能化管理,可形成达数万亿的水产蛋白市场规模。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与技术,形成优质蛋白质的“蓝色粮仓”,为今后渔业养殖发展的重点。深远海养殖对实现水产养殖提质增效和渔业现代化、保障世界食物安全和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上海在线 shzx.com

+ 相关信息咨讯
·高温天气催热夜经济!申城暑期“旅游外卖”活跃,
·上海气温直冲40℃,这些天用冰箱时,这些细节千万
·2024沪港城市更新研讨会召开,探寻高质量发展“最
·燃动艺术之夏!上海文化广场迎来音乐剧盛宴:四部
·共赴一场夏日狂欢!“苏河清梦·舟游市集”梦清园
·因对磨骨整容效果不满,上海女子持刀划伤医美中介
·上海女子独自徒步希夏邦马雪山失联10天,当地警方
·8月2日22时,上海北横通道东段主线试通车
·新虹街道这里提前竣工!周边居民和商家自此告别困
·申城夜公园人气旺 和平书院里享清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在线 shzx.com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远方信息 上海在线 sh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媒体合作(发稿采访发布会等)电话:021-34121912 微信:yuanfangnet QQ:156988883 点击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公安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854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沪ICP备17046604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