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央已经明确,在江苏苏州吴江地区、浙江嘉兴嘉善地区和上海青浦地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在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表示。
从此前热议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何会选择“青嘉吴”地区?增加的“生态绿色”四个字如何理解?示范区的发展突破在哪里?
一东一西“两翼齐飞”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开放日上,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如是表示——
“上海对外开放,浦东新区特别是自贸试验区是重要载体;对内开放,特别是面向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一直缺少一个核心承载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补上了这个‘缺’。它与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一道,将有力带动上海一东一西‘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更好发挥对外、对内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做强上海更好为全国服务的大平台。”
一直以来,青浦以其地理区位被称为“上海西大门”,是上海唯一和江浙同时接壤的行政区,背靠虹桥枢纽,面向江浙广阔腹地,是长三角的桥头堡。同时,作为进口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青浦已从“上海西大门”跃升为“上海之门”,在上海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水平“相当”潜力很大
在不少专家看来,青嘉吴三地经济相差不大,发展水平相当,潜力和空间很大。
2018年,吴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1930亿元,是苏州除下辖市县以及苏州工业园区以外的GDP总量最强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592元。
2018年,嘉善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2.60亿元,增长8.5%,增速列嘉兴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65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788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3%和8.8%。
2018年,青浦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0亿元,列全市第三,外资项目数、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实现“三连增”,创五年来新高。
同时,三地积极打造功能优势特色。
吴江区正推进智能制造“五个一”工程,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嘉善县培育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特色产业,瞄准数字经济发展。
青浦区确立了新一轮的产业发展战略“三大两高一特色”:“三大”是大物流,大会展、大商贸,“两高”是高端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一特色”是加快发展文旅健康产业;
6月26日,青浦区举行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华为研发中心等31个重大产业项目启航。就在5天前,阿里巴巴数字嘉善示范项目花落嘉善,计划将嘉善打造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区域的“数字第一县”。
“生态绿色”独特定位
青浦区有21个自然湖泊,朱家角、金泽和练塘三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嘉善拥有55个湖泊和一个西塘古镇;吴江被称为“百湖之城”,有320个湖泊,同里、震泽、黎里三个古镇……
青浦—朱家角镇
“当我们看青浦、嘉善、吴江,会发现这个区域有自然地理的特殊性,水网密布地势低洼,发展特色与本地经济、资源、环境条件相结合,要走生态绿色的道路。”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认为,加入“生态绿色”一词,是一个因地制宜的策略。
嘉善—西塘古镇
“生态绿色”是给一体化示范区定位和定调,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样板间”,意味着示范区的建设并不会走传统开发区的路线。“示范区不是新城、新区的概念,如果在这里追求城市化建设,就会跑偏。”
吴江—同里古镇
在陈雯看来,“生态绿色”是在坚持生态和绿色的前提下,体现“高质量”与“一体化”发展的两个关键。无论是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生态地区都会遇到生态环境协同管理、联防联治的问题,而“生态绿色”作为青嘉吴地区的独特定位,可以着重加强绿色一体化的探索与试验。“例如纽约与新泽西就共同建立国家公园,作为水源保护区,通过签订跨州际的法律协议,加强环境保护。”
“试验田”和“样板间”
三天前,首张冠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字样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已经发出,由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管局签发,在浙江省嘉善县行政审批中心市场监管窗口领取,越来越多协调机制在这片区域诞生。
首张冠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字样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发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要成为全国深化改革的“试验田”、跨区域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的“样板间”。
对于设立示范区的初衷,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展改革委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马春雷日前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在长三角如此大的区域中实现一体化制度创新,难度可想而知,现有的制度创新在大范围中难以一时实现一体化。“正因为种种限制,所以才有必要选择示范区率先先行先试,在示范区尽快形成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为国家区域合作先行探路。”
“把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明确的改革任务,在示范区集中落地、率先突破、系统集成。”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认为,特别要在涉及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投资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先行先试。
例如,各地联合出资组建的企业,利润可以按照股权比例分配,但税收能否由各地分享?这些在全国从来没有先例,但都应该在示范区积极探索。同时,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推进机制。
三地已建“小长三办”
在6月底举行“聚焦长三角一体化,推动更高质量发展——2019青浦区重大项目启航”新闻发布会上,青浦区区长余旭峰介绍,去年以来,青浦区分别与嘉兴市、苏州市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六个合”,规划契合、设施汇合、产业耦合、功能聚合、治理融合、环保联合。
三地建立了多领域合作机制,与苏州市吴江区、嘉兴市嘉善县联合组建了“小长三办”,实现了实体化办公,还召开了长三角四地联席会议,实施77项一体化对接事项。其中,盈淀路作为长三角首条贯通的省界断头路,于去年10月1日通车,昆山的两条公交线路连通至青浦漕盈路站公交枢纽,大大方便了青浦和昆山老百姓出行。
两条昆山市至青浦区的公交路线
“青浦生态禀赋非常好,但距离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还有差距。”余旭峰介绍,从去年开始,青浦加强了青西地区现状排查、空间资源管控和腾退力度,推进青西三镇建设用地减量化,目前二级水源保护区涉及194家工业企业100%关闭。
金泽水库鸟瞰图
5月22日在安徽芜湖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签订了一体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框架协议,接下来将推进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一批生态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特别是生态廊道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突破口。”余旭峰表示,青浦将和江浙毗邻地区共同承担起国家战略使命。
新民眼工作室 范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