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因为环保意识淡薄“吃罚单”,不少闵行企业蒙受了极大的损失。然而,在配合整改或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后,如今企业纷纷尝到了环保的“甜头”,当地的生态环境也越变越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近日进驻上海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根据安排,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进驻时间为1个月(2019年7月11日—8月11日)。
近年来,闵行区把落实各级各类环保督察整改任务作为补齐区内生态环保短板的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全力推进相关工作。在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中,闵行涉及面上的整改任务15项已全部完成整改。此外,2018年市级环保督察整改任务闵行有41项,目前37项已全面完成整改,其余4项也已按计划达到整改节点目标。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环境问题整改竟然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来一起看几个鲜活的案例。
VOCs环境治理设施升级,让企业不再蒙受巨大损失
什么是VOCs?
它是大气中一类广泛存在的重要气态污染物,最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它不仅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等有直接影响,还可通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是导致空气污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

申龙客车生产的各类车辆。
位于华宁路的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专门致力于客车整车研发、制造和销售,市面上不少公路客运、旅游、公交、厢式物流车都来自申龙客车。公司在建厂初期按照环评要求落实了相关环保措施,并通过了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后投产,但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过多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环保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因废气无组织排放、危废台账不规范等原因受到环保处罚,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

厂区内的各类VOCs治理设备。
由于申龙客车主要污染环节为涂装产生的有机废气、打磨粉尘和电焊烟尘的排放,在找到污染环节后,企业积极开展VOCs废气专项治理工作,通过制定“VOCs减排一厂一方案”、建设和完善VOCs废气治理设施、采用沸石转轮吸附+蓄热式燃烧组合模式治理VOCs等方式,实现达标排放。同时,企业还积极替换有挥发性有机物的相关工艺和材料,从源头上减少VOCs的排放。VOCs治理不仅让企业摆脱环保处罚带来的巨大损失,企业2018年产值也比2017年增长11%。
在闵行,像申龙客车这样进行VOCs治理的企业还有很多。近年来,闵行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围绕“降霾、抑尘、控车、除异味”的要求,完成300余家工业企业VOCs治理、700余家汽修企业整治以及1800余家大中型餐饮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完成279家燃油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任务,14个街镇(工业区)全部创建成扬尘污染控制区。
曾经被罚的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园区,还成为跨国公司眼中的“香饽饽”
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期间,闵行区接到中央环保督察组关于颛桥地区异味的交办件,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对中春路(光华路—元江路)沿线企业及紫江集团所属废气排放企业进行地毯式检查,对其中9家重点废气排放企业开展昼夜抽查,同时开展环境空气质量与企业废气排放现场监测,责令4家废气无组织排放企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金共计36万元。

新光华塑胶原以生产聚氯乙烯管道及管件为主业。
其中,位于元江路上的上海新光华塑胶有限公司,因为其挤塑、注塑工艺产生的挥发性废气没有设置收集、处理装置,废气向外环境无组织排放,企业两台挤出机和四台注塑机被全部查封。
新光华塑胶是一家从事聚氯乙烯管道及管件生产的企业,占地55亩。近几年,因为能耗用工及产出不理想,企业积极配合上海市和闵行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自主转型。企业将原有生产线搬迁到了外地,同时投资1亿多元在原址建了4栋新厂房,在政府支持下将其打造成了小型产业园,目前已有4家跨国公司表明了入驻意向,涉及医疗器械、新材料、检验检测等产业领域。

正在进行改建的产业园。
2017年以来,闵行区累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91件,涉及处罚金额6418.15万元,执法倒逼150家环境违法企业关停并转,积极促进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包括新光华塑胶在内,当年被地毯式检查的中春路元江路沿线企业,在近几年进行连片转型,通过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能级提升相结合,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让企业和居民享受产业转型、地区发展带来的红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闵行将以迎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落实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满足市民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切实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