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在线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浏览正文


蒲扇摇摇、电影院蹭冷气……上海人老早底这样乘风凉


 
2019-7-27 20:25:00

  据上海发布,这两天天天高温,你是不是在家“孵空调”?在以前的上海,很多人家里没有空调。每当酷暑难耐之夜,居民们走出屋外,乘风而凉。那个时候人们大多都在自家的阳台、花园和弄堂内乘风凉。那时候的故事,你还记得吗?

  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的人行道上出现了乘风凉的人群,吃饭的、打牌的、讲故事的,林林总总构成了一道夏日夜晚的风景线。

  上世纪七十年代夏季的夜晚,弄堂里、人行道上乘风凉的人越聚越多,当时躺椅几乎成了家家户户乘凉的必备用品,当然还有竹榻、门板、小板凳和帆布床。

  乘风凉最开心的莫过于放暑假的小朋友们,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唱的童谣:“冬瓜皮,西瓜皮,小姑娘赤膊老面皮”。乘风凉,是上海人曾经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当初人们情感交流的一种媒介。

  以前去邻居家或者同学家做客,映入眼帘的是桌子上的一套凉水壶,这是一种过去上海人家夏天喝凉水最最普通的茶具,一边忙着为我们倒水,一边又端出一盆西瓜,盛情难却。

  坐在一起乘风凉

  以前,到了夏天,在南昌大楼和锦江饭店下乘风凉的人很多,因为是大楼房子,有穿堂风,脑海里闪现出孩童时代,父亲牵着自己的手,带着小凳子也经常到这两个地方乘凉,依稀记得当初和父亲没有太多的耳语,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起。

  国际饭店楼下的黄河路是当时乘风凉的热门之地

  乘风凉,是上海人生活的一段记忆,犹如夏日里的晚风总是暖洋洋的。

  到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上海的夏日乘凉人数达到了高潮,弄堂里、高楼下、人行道上、苏州河边、黄浦江畔到处都有纳凉消暑的人群。

  当年的上海盛夏,三五成群乘凉的小圈子层层叠叠、纵横交错、有说有笑,在那个生活条件不富裕的年代,夏日乘凉成了许多上海人消暑的唯一选择,但随着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特别是空调进入千家万户,马路上、弄堂里乘风凉的人群开始减少,但乘风凉留给上海人的记忆却犹如夏日里的晚风,带来舒爽,驱走疲惫。

  乘风凉是上海人过去消暑纳凉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当我们用镜头去记录这段往事时,每个人都记忆犹新。

  自己动手做躺椅

  躺椅是当年乘风凉的必备品

  躺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属于紧俏物品,很难买到,当年要上山挑毛竹、削毛竹,从千里之外把毛竹带回上海,做成躺椅。说到乘风凉的往事,以前住在大上海电影院附近的人,小时候都会在电影放映场次间,到电影院蹭一会儿冷气。

  亲切的纳凉晚会

  夏日的夜晚,在路灯的映照下,人们载歌载舞,如影随形,围观的人群,欢声雀跃,手中的扇子摇曳出绚烂的光晕。

  每到夏天,周边居民会自发组织的纳凉晚会,大家很乐意像过去乘风凉一样聚在一起,是啊,开心就好,何必在乎天气热不热。

  记忆里的乘风凉似乎离我们很近,而现实里的乘风凉又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无论生活如何改变,当年夏日乘风凉的那一段温暖的记忆是永远忘不了的。

  资料:上海音像资料馆官方微信@STV上海故事栏目

 

编辑:上海在线 shzx.com

+ 相关信息咨讯
·高温天气催热夜经济!申城暑期“旅游外卖”活跃,
·上海气温直冲40℃,这些天用冰箱时,这些细节千万
·2024沪港城市更新研讨会召开,探寻高质量发展“最
·燃动艺术之夏!上海文化广场迎来音乐剧盛宴:四部
·共赴一场夏日狂欢!“苏河清梦·舟游市集”梦清园
·因对磨骨整容效果不满,上海女子持刀划伤医美中介
·上海女子独自徒步希夏邦马雪山失联10天,当地警方
·8月2日22时,上海北横通道东段主线试通车
·新虹街道这里提前竣工!周边居民和商家自此告别困
·申城夜公园人气旺 和平书院里享清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在线 shzx.com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远方信息 上海在线 sh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媒体合作(发稿采访发布会等)电话:021-34121912 微信:yuanfangnet QQ:156988883 点击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公安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854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沪ICP备17046604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