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们都是爱书的人,爱它对文化、历史、社会、自然、科学、技术等精神财富的传承。书展看似聚合的书,其实汇聚的是爱书人。有不少与书相关的人在幕后工作,在外围出力,也是为书展添砖加瓦的热心人。他们有无人书店的店员、5G未来书店的店长、为书画插画的美术家、古籍孤本的修复师、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传承人……这些卖书人、送书人、画书人、修书人、印书人都是“爱书人”,以爱传递知识、情感、技能。因而,我们专辟“爱书人”专栏,展示他们的专业与爱心。
国权路上的志达书店,门面像一本翻开的书,推开透明的封面之门,走进的是一个属于未来的阅读世界。读者从扫码刷脸进门,到取下一本书,穿过书店的回廊,免密支付出门,可以不需要1名店员,全程不超过3分钟。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家运营已经一年多的“无人书店”,其实有店员。

图说:国权路志达书店 网络图
书店的入口处,是一台扫码识别入场的机器和一个负责人脸识别的摄像头。一旁就是一个开放式的三角形橙色前台,每天都有一名店员坐在这里,指引还不熟悉流程的顾客进入书店、支付书款。坐落在复旦校园边的志达书店,暑期白天的顾客并不多,下班时间段这里会迎来一阵客流小高峰。作为上海书展的分会场之一,书店墙上已经张贴起了书展期间的活动预告,亲子互动、传统文化、科普知识等不同类的9场活动将在这里举行。

图说:志达书店 供读者阅读处 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 摄
虽然设计得很现代,但其实志达书店已经开了15年。去年,书店经历第三次升级成为“天猫未来店”,从里到外全都焕然一新。老顾客们走在狭长的书店回廊里时,感觉仿佛在走迷宫。书店内空间有限,每次活动都是在书店所属的办公楼里举行。一个开放的环形空间用帘子隔开,最多可容纳一百多人同时参加活动。没有活动时这里就是书店工作人员的会议室,办公室也隐藏在一体式的门后,各个团队就在这一方小天地里工作着。
2004年志达书店开业时,国权路上有十几家书店,现在已经寥寥无几。志达书店为什么可以存活到现在,还活得挺好?一套成熟的运营方案让它拥有了核心竞争力。技术负责人张晓冬带头设计了一整套运营系统,线上网店,可以保证每天发送的上万件快递井井有条;线下书店,大家也按照互联网的思维做决策,尽可能通过数据来监测判断。去年年初到现在,志达书店已经办了200多场线下活动。

图说:志达书店扫码入口处 新民晚报记者刘歆 摄
很多书店从业者都疑惑,志达书店的模式是不是可以被复制,书店创始人罗红自信地回复了两个字:“很难。”因为从基因上志达书店就和其他书店不一样,就像一个“T”字形发展结构,很多书店想要做那一横,发展了咖啡、文创等周边生意,多元发展自己的业务,而志达书店想要做那一竖,只想专注地围绕读者,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高科技,只是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工具。这15年如此,未来,也会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