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是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的2019级研究生新生,而他本科就读的却是华中农业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当他的同学们纷纷都去研究“玉米水稻”时,他却转身走向了脑神经科学的殿堂。9月6日,复旦大学举行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张杰作为研究生代表发言,讲述了他为什么选择脑科学背后的故事——一个为友谊和理想奋斗的故事。

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张杰
“初中时,我最好的朋友几分钟前还在和我有说有笑,突然就传来他瘫倒在地,口吐白沫的消息。随即被医生宣告了死亡——突发脑溢血。对于那时未经世事的我来说,打击如同闪电一般,剧烈但不真实。”张杰道出了他年少时痛失挚友的悲伤经历,“从那时起,从事脑疾病治疗,不让如此残忍的事情发生在更多人身上的念头就深埋在我心中。”
可惜的是,由于本科没有神经生物学专业,张杰进入了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专业。经过艰辛的努力,张杰如愿进入复旦大学,将师从禹永春老师课题组从事脑发育与脑疾病的研究。十多年辗转和执着,张杰终于站在了脑科学研究的起点。“人生从来都没有随时、随地、随心的自如选择,没有一步登天,成功没有一蹴而就。如今,我们已踏入理想的学术殿堂,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
禹永春老师在与张杰初次见面时,曾问他作为一名直博生如何看待科研?当时张杰调侃道:“科研?不就是掉头发吗?”禹永春老师笑着告诉张杰:“学术之路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而是一条充满光辉与荣誉的荆棘路。问题在你科研生活中会经常出现,他是你的压力,也是你的动力。你要带着问题做实验,带着问题读paper。未来,请你顶住压力,迎难而上。”
在禹永春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张杰对未来的科研之路和人生发展都有了全新的领悟。而他的师兄也用自己对学术研究的热情感染了张杰。“整个研究生阶段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步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成果也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的。问题是压力,也是动力,科研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去年,复旦大学参与的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在张江成立,身在武汉的张杰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激动与振奋,激动于自己所学专业发展的潜力,振奋于中国脑科学迎来了新时代。张杰表示,国家和学校在脑科学领域有了重要举措,作为一名医学神经生物学学生,在博士求学期间,能够针对1-2个脑疾病或神经环路探索出其机制就是我的使命。“这是我的一个小目标,不一定很简单,也不一定顺利,但目标一步之遥就不是目标,梦想一击就破就不是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