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在线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浏览正文


同济大学成立新生院 对今年入学新生全面推行通识教育


 
2019-9-8 17:54:36

  

  成立新生院,对2019级本科新生推行全新的通识教育——今秋新学期,以专业教育见长的同济大学,上线面向所有新生的通识教育。新生入学不分专业,头上没有了专业的帽子。这在同济大学100多年的办学历史上,应该说是第一次。

  对高校尤其是名校来说,任何一项新的人才培养改革举措要推行、落地,在最初阶段都不可避免要直面来自校内外的关切,甚至是质疑。

  让新生用一整年接受通识教育,势必会削减学生受专业教育的时间,个中矛盾如何平衡?进入新世纪以来,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到中山大学,国内多所名校都在一路探索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有的学校甚至已经从最初的通识教育1.0版上升到了目前的3.0版。那么,即将浮出水面的同济版通识教育,是充分借鉴前车之鉴的“复刻版”,还是根据自己学校“体质”专门设计的“定制版”、有哪些特色可言?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新生院院长、招生办公室主任黄一如教授。

  1 通识教育改革最怕的究竟是什么?

  通识教育改革试点至今已有近20年。但仍有不少学者对一些大学通识教育的“含金量”持审慎态度。有人直言,“有些课程太水,一个拼盘里,文史哲地化生样样都有,但每门课都浮光掠影,这能让学生学到什么?!”

  尽最大可能挤掉“水课”,每一门通识教育的课程都要让学生有获得感——在同济大学,即将上线的通识教育,不同于此前任何一所国内院校探索的模式。

  据介绍,在同济版的通识教育中,除了常规的板块课程外,通过优中选优,最终遴选一批带有“同济烙印”的基础专业课,组成通识教育的主干课程。诸如建筑、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海洋……所有这些学院的专业基础课,从传统的专业教育的角度衡量,都是学校当之无愧的“金课”。而“同济方案”中,通识教育课程第一步就是将这些“金课”打包,供学生自由选择,形成宽口径、跨专业、高质量的基本面。

  黄一如直言不讳:“很多高校开启通识教育改革,最怕的结果就是‘通识教育没做好,专业教育削弱了’。”而要规避这个最坏的结果,关键就在于课程的师资。

  黄一如举的一个事例,让记者印象深刻。有的大学在设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时,认为戏剧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毫不犹豫地在板块中加入了这门课。“戏剧教育确实很重要,但只有到操作阶段我们才发现:比起这门课好不好,更核心的问题是,谁来讲这门课最好?”按照他的说法,如果能够请到大师授课,那么不管什么背景的学生听了都有收获;反之,若是仅仅因为这门课有存在的必要,学校在既有的能力范围内找不到大师,找了一位水平普通的教师来讲,那么就会把这门课上成水课。

  2 大学如何吸引最好的老师给本科新生授课?

  和开启通识教育改革相配套的,是同济新生院推出的另一项人才培养改革举措:2019级新生全部按照大类招生,入学后没有专业身份,将在由10个特色试验班组成的八大学堂,接受大类培养。

  “在同济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上,应该说是第一次。新生入学不分专业,头上没有专业的帽子。”黄一如告诉记者,这样的“破天荒”之举,实际上也是一种与通识教育改革相匹配的制度设计。在绝大多数新生填报大学志愿的过程中,学生的高考分数,家长的主观意愿、高中老师的建议以及学生本人对专业朦胧的偏好等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着学生最终的志愿填报。比如,有的学生填志愿的时候难免分分计较,每一分都要用足,宁可去一个录取分数线更高的学校,也不愿意选另一个分数相对低一点、但专业更对口的院校。还有的学生属于叶公好龙,自己对专业的爱好中夹杂着很多误解。

  从今年新学期开始,同济针对所有新生的通识教育,承载着一个重要的育人目标: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真正的学科兴趣,从而选择心仪且适合的专业。

  “来自全校各院系的约400门专业基础课,也作为立足跨学科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可以在大类里根据意愿选择,若发现不适合,随时可以退课,再选其他的课程。”黄一如说,在保证新生有足够选择自由的同时,学校也顺势把开启新生学科兴趣的责任“锁定”到了各二级学院最优秀的教学力量身上。

  由于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所处的每个大类涉及五到六个学院、十余个专业。故此,每个学院为了能尽可能多地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势必会派最优秀的老师到新生院给大一学生上课,增加新生对专业的好感。

  3 通识教育对今天的大学为何尤其重要?

  去年新生院筹备阶段,学校就已在11个专业中进行试点,成效显著。

  比如,一门面向工科实验班学生的聚焦科技前沿的专业导论课,就由该校土木工程、海洋、材料、机械、测绘、航空航天等六个学院的教师共同采用系列讲座的形式授课,在第一阶段六次讲座中,院士、杰青等重量级人物就已走上讲台。

  “有的学院为了能吸引好学生,院长、书记都来授课或担任新生导师。”黄一如说,这样的变化,正符合同济此次人才培养改革的预期:通过制度牵引,让学校最优秀的老师主动给本科新生上课,从而保证本科新生在通识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都是金课。通识教育的开启,也为同济即将推行的更多人才培养改革奠定了基础。从跨大类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到已经启动的新工科改革,这一系列改革的推进,都需要从打破学科壁垒开始。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给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很多人都想知道,大学该如何应对这场挑战?我认为,大学首先要放弃传统专业教育的思维惯性。”所谓先破后立,黄一如认为,只有探索突破囿于专业培养的思维定势,模糊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打造宽口径、重交叉、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学方能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据目前的方案,新生今年入校后,将由同济大学新生院统一进行教学管理和培养,第一学年末,学生可基于个人兴趣和未来专业发展,申请选择所在试验班内或跨试验班的某一专业作为自己的主修专业。自大二起,学生可进入各学院进行专业学习。

  另据介绍,由同济设计的“主修专业/学位(约160学分)+学程/微专业(12至18学分)+辅修专业(30学分)/辅修学位(40学分)”的进阶式培养模式,今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也意味着,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的基础上,可以继续选修一定学分的课程,获得微专业或辅修学位。这是同济设计的一条培养跨学科人才的新路径:从入学阶段的通识教育开始,帮助学生拓宽学术视野,为今后的交叉学科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通识教育不能被视作一种时尚,内容永远比形式重要。”黄一如表示,通识教育的植入只是系统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何同济把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管理之间的联动作为2019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编辑:上海在线 shzx.com

+ 相关信息咨讯
·高温天气催热夜经济!申城暑期“旅游外卖”活跃,
·上海气温直冲40℃,这些天用冰箱时,这些细节千万
·2024沪港城市更新研讨会召开,探寻高质量发展“最
·燃动艺术之夏!上海文化广场迎来音乐剧盛宴:四部
·共赴一场夏日狂欢!“苏河清梦·舟游市集”梦清园
·因对磨骨整容效果不满,上海女子持刀划伤医美中介
·上海女子独自徒步希夏邦马雪山失联10天,当地警方
·8月2日22时,上海北横通道东段主线试通车
·新虹街道这里提前竣工!周边居民和商家自此告别困
·申城夜公园人气旺 和平书院里享清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在线 shzx.com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远方信息 上海在线 sh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媒体合作(发稿采访发布会等)电话:021-34121912 微信:yuanfangnet QQ:156988883 点击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公安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854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沪ICP备17046604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