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的7位大学生 来源/校方供图(下同)
今天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队伍之中,“奋进上海”彩车犹如一艘破浪前行的希望航船,船首正中是两个引人注目的红色大字——上海,彩车上7位温婉佳人,她们身着海派旗袍,面带微笑,手执团扇,代表上海为新中国70周年国庆献礼。
15秒背后的汗水
彩车上的这7位亭亭玉立的姑娘,都是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的大学生,她们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被确定代表上海参加庆典活动(成员共9名,2人替补)。她们中“最年长”的大四学姐出生在1998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的时候才刚刚一岁;最小的“零零后”,60周年庆典的时候还在上小学。
这次的展示不同于之前任何一次的秀场表演,从T台转换到了长安街上移动的彩车,观众从几百人变为几十万人,甚至是电视机前的十几亿人,怎样在这样大的舞台上呈现无与伦比的表演,许多问题摆在表演者面前。
今年暑假,团队成员们都在加紧训练。随着国庆的一天天临近,大家训练的内容也从形体动作增加了表情训练,强度也比之前要大。东华大学上海环东华时尚创意中心主任韩哲宇是这次项目的统筹和领队。他介绍,“我们的训练虽然没有像阅兵战士那样艰苦,但要求同样的高,我们不仅代表学校,更代表上海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因此在选拔学生时的标准是政治素质过硬,身体素质优秀,心理素质良好,才能不辱使命,打好这次硬仗。彩车通过天安门核心区的时间只有15秒,就显得这次机会更为珍贵。”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展示海派文化,韩哲宇要求学生们在假期里通过书籍、影视作品等学习了解上海文化与历史,能更生动地表达海派旗袍的文化内涵。
彩车演员裴峥雯回忆起训练时的状态,“已经数不清自己参加了多少次练习,但一想到能参加国庆典礼,就浑身有劲儿,即使在高温户外训练时也感觉不到累和渴。”她告诉记者,家人知道她参加国庆活动,都很激动,父亲特别嘱咐她要好好训练、坚持到底,争取能在电视上看到她。

图说:她们代表上海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
精心遴选“花仙子”
一直以来,中国人有着“过节穿新衣”的传统,这件参加彩车群众游行的海派旗袍也有其背后的故事。由东华大学师生组成的设计团队,从今年5月接到任务起就开始创意构想,对比,从20多款设计中选出了5套,经过反复地雕琢、筛选作为最后选定了这套以白玉兰主要元素的海派旗袍,大家给它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叫做“花仙子”。

图说:海派旗袍“花仙子”
参与本次服装设计的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教师李琛告诉记者,“‘花仙子’以白玉兰的造型为基础,以淡粉色和香槟色为主色调,破除了繁琐多余的枝节装饰,大道至简,体现了东方曲线,表现东方女性的高贵与典雅,完美诠释了中西合璧的海派旗袍文化精髓。”同时考虑到彩车游行在白天阳光下,为了更佳的视觉效果,将经典丝绸与闪亮的碎钻材料相搭配,好似繁花落到了人间的银河,就像诗句“天遣霓裳试羽衣”描写的婉转动人。
旗袍的灵感来自上海市的市花白玉兰,它体现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特质。作为设计指导,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峻说到,“服装作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里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既要有整体的艺术设计要求,还要表达当代中国新风尚与上海的新海派要素,作为服装设计师,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