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新中国70华诞之际,本报今起推出“数字里的上海教育”系列报道,通过一组组翔实的数据,激情回顾上海教育走过的峥嵘岁月,尤其是党的十八以来的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实践证明,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道路上,只有坚定不移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无愧于我们的新时代。

图说:老“琴童” 陈卫恩 摄
生于1922年的陈阿婆,是黄浦区老年大学社区书画班的学员。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破格生”也是“永不毕业生”。按规定,老年大学招生的年龄上限是80岁,但陈阿婆一再表达“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学校破例允许这名超龄学员在由晚辈陪同的情况下终身就读。于是,都已退休的儿媳和女儿,成了她的学习助理和陪读生。在书画班的15个年头里,从花鸟、山水、人物,到写意、工笔、素描,她也是进步最快的一名学员。她的画作曾被选作市政府的外事活动礼物,还在全市的书画大赛中相继获得金、银、铜等大奖呢!

图说:学美术的老人 张永安 摄
在上海,像陈阿婆这样的乐学老人数不胜数。2012年6月,作为全市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在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挂牌成立。至今,该指导中心已在各区设立了11个老年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老年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科学技术素质、艺术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等五个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老年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陈阿婆就是在这些基地里脱颖而出的“明星学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