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周一闭馆日,刘海粟美术馆的大堂里堆放着几幅作品。“2件7票,5件8票”,评委们正在为选出最后6名获奖者做最后的讨论,其中包含5名刘海粟美术奖和1名刘海粟美术大奖,最终答案将在今天举办的“正青春——第十五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开幕式上揭晓。这也标志着上海青年美展时隔六年之后回归。
从艺术从业者到艺术家
从1980年创立至今,上海青年美展是上海文化事业的一张名片,也是全国少有的展示年轻艺术家优秀作品的平台。此次上海青年美展特别设置历史文献研究展,向观众多角度展示“你知道和不知道”的上海美术发展历程。
1980年,为配合全国青年美术展览的行政区内选拔,1980、1985两届上海青年美展应时而生。此后,上海青年美展先后举办了1986、1988、1990、1993年四届展览,主办单位、场地各不同。1990年的主办方包括“上海新沪钢铁厂”,1993年则包括“上海凤凰自行车公司”,可见在当时是以企业赞助方式来进行的。
1999年“上海青年美术大展”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而成为刘海粟美术馆的双年度品牌展览后,其征集范围扩大到全国,品牌影响力也辐射至各地。然而,由于刘海粟美术馆迁址等原因,上海青年美展2013年在举办了第十四届后,停办至今。
一大批知名艺术家从上海青年美展走出。从展出的文献可见,第一届上海青年美展入选的包括乐震文、丁筱芳等当下名家,施大畏的作品获得二等奖,蔡国强也参与该届展览。在历届上海青年美展中,周长江、俞晓夫、卢治平、丁乙、张恩利、杨福东、金锋等艺术家都是亲历者,还走出了邱加、石至莹、张晨初等如今在上海有影响力的青年艺术家。
“很多艺术家最为感动的是,上海青年美展是让他们从艺术从业者到艺术家的踏板,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针对青年艺术家的展览特别少,上海在这方面比较超前,甚至比全国很多地方早了近三十年。”策展人刘涛介绍,年轻艺术家的成长需要有被展示和肯定的过程。上海有良好的艺术生态,今年再次启动上海青年美展,也有赖于上海持之以恒对青年艺术家的扶持和艺术生态的构建。“下一步,青年艺术家需要思考怎么从上海出发走向更广阔天地,把上海的声音和上海的表达传递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