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MBW’是不少市民的出行模式,未来是否可以变成‘MBBW’?”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共享出行调研上海行走进哈啰单车总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光耀的一席话引发与会嘉宾共鸣。同时,他还在发言中透露,未来,上海地铁将把共享单车停放点纳入新线路前期规划中。
俞光耀提及的“MBW”,其实是不少大城市上班族的出行写照:在大城市,很多上班族一般都是先乘坐公交车(Bus),到达最近的地铁站(Metro),出了地铁再走一段(Walk),才到达目的地。“现在,共享单车已然进入市民的生活,能否加入‘bike’(自行车)这一出行环节,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难题。”他表示,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很快的情况下,单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前段时间,政府、企业、社会都没有准备好,现在也没有完全准备好,但我觉得,到了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就地铁层面而言,俞光耀透露,未来上海地铁新线规划建设时,可以划出一部分区域,将共享单车停车点纳入到前期规划中,“尤其在上海郊区车站,我们将多布局一些可以停放共享单车的地方,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谈及共享单车发展,余光耀给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要找准发展定位,才能在精细化管理时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次,平台要注重规范运作,法治保障。不妨梳理一下自身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法治来保障企业运行。”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36.8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3.8亿人。
另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共享单车主要有哈啰、美团(原摩拜)、青桔等,三家头部企业约占市场份额的95%。此外,共享助力车/电动自行车主要有哈啰、美团等主流品牌,约占市场份额的90%。行业格局已经逐渐清晰,政府对于共享出行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从粗放向精细化发展,从单一的管理约束向引领产业效率升级方向转变。
针对哈啰出行目前在单车、助力车、电动车服务平台等多领域发展的情况,俞光耀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清醒地发展,在三种不同的业务中,建议企业可以分类分层管理,比如公园、学校、公交、地铁站附近可能是主力军,此外,哪些是新发展的业务,哪些是需要腾笼换鸟的,都需要想清楚,不能用一种模式来管理所有的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