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8年度上海市初中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引发多方关注。
记者走访发现,为了确保评价的客观、真实、科学,样本做到了全覆盖,上海全市645所公办和民办初中的62591名九年级学生参加了学科测试和问卷调查;1140名校长(含分管教学副校长)、12152名教师分别参加了校长和教师问卷调查,相关学生家长参加了家长问卷调查。
这一基于全样本的大数据评价结果显示:校外学科补习的作用被高估;学生每天睡眠时间8小时以上的比例比三年前提高了1.9个百分点,但睡眠质量更需要引起重视。
提升成绩快车道:保持高昂的学习自信心
参加校外补习的学生数量不少,调研显示,约五成的学生有过校外学科补习的经历,补习的科目居前两位的是数学和英语。
有家长坦言,孩子的周末都耗在了补习班上,对财力和精力都是考验。
然而,针对上海全市645所初中全样本绿色指标调查显示:语数外三门学科的课外补习,对学习提升的作用分别只有:0.6%、2.0%、2.2%;
“我们采用了国际上用于因果推断而广泛采用的倾向值匹配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校外学科补习并不是提升学业成绩的快车道,始终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自信心才是提高学业成绩的快车道。”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党总支书记、副主任纪明泽分析说,与其参加校外学科补习,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方法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更重要。数据已表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远比把孩子送进课外培训班更有用。只要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升了,学业成绩的提升会更快。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表示,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对上海的基础教育在“提质增效”上提出了新要求。
数据显示,近年来学生对家门口好学校的认同度有明显提高,九年级学生比例为90.8%,比2015年高10个百分点。
青溪中学是上海市奉贤区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新学校,校长薛晨红介绍,该校建立了全员导师制,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实行作业分层设计,让作业更有温度,教师每天为不同水平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完成时间;作业方式也采取“分层”,学校每周安排一次趣味作业,比如动手作业、辩论或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