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心、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新式艺术人类学:超越西方·2019高端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博士点创建15周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国内数十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与会。
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元者教授致开幕辞“艺术人类学:一门学科、专业的缘遇——足迹和史料”。
据介绍,复旦大学中文系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设人类学美学和艺术人类学课程。1999年11月,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正式成立。2004年2月,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复复旦大学设立“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博士学位授予点,标志着艺术人类学在中国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15年来,该专业学科努力摆脱学界以往那种过于依赖或复述西方美学、西方艺术学和西方人类学话语的学术路数,在大力拓展前瞻性的问题领域、理论架构和思想内容的同时,注重高精尖专业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业绩,迄今已培养数十名博士和博士后,其中不少已成为工作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相关专业研究领域崭露头角或独当一面。
会上,郑元者、彭兆荣和徐赣丽教授以及朱恬骅博士分别就“新式艺术人类学与西方艺术学理论合法性的重构”“美在他处:手工与艺术的名与实——艺术人类学的一种‘读法’”“当代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新辙”“计算机艺术的美学承诺”这4个议题作了大会主题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