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随着大气磅礴的《红旗颂》在今年新落成的上音歌剧院奏响,“五星出东方——上海音乐学院2020新年音乐会”(以下简称“上音新年音乐会”)也正式拉开帷幕。记者获悉,此前一直在外举办的上音新年音乐会,从今年开始将“回归上音”,定点在上音歌剧院这座上海城市文化新地标举行。上音方面表示:“上海的新年音乐会不少,但上音新年音乐会,将会是特色非常鲜明的一个。”
复排经典,却是新气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音新年音乐会以“五星出东方”为主题,复排了历代“上音人”创作的5部经典作品,分别为吕其明作曲的《红旗颂》、张敬安/欧阳谦叔原曲、闵惠芬改编的《洪湖随想曲》、何占豪/陈钢作曲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丁善德作曲的《长征交响曲》以及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这些作品也都刻上了鲜明的“献礼祖国”印迹。

整场音乐会由指挥家林大叶和张国勇分别担任上下半场指挥,青年二胡演奏家陆轶文、青年小提琴演奏家王之炅、青年男中音歌唱家胡斯豪携手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演出,以交响曲、管弦乐曲、小提琴协奏曲、二胡与乐队、交响合唱等多样音乐体裁,展现恢弘、激情的中国革命音画长卷。
虽是复排的经典,但“回归上音”、在上音歌剧院举行的这场新年音乐会,却呈现出一股新气象。有上音粉丝就动情表示:“上音歌剧院的新年音乐会一定是最值得期待的。期待在这样一座悬浮在弹簧上的歌剧院,听《红旗颂》在金色的大厅响起,听《黄河大合唱》在大厅回旋——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期待的呢?”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掀起全场高潮后,观众们久久不愿散去,张国勇又指挥乐团加演了上音老院长贺绿汀的作品《晚会》、脍炙人口的《我和我的祖国》等作品,全场观众一起跟着哼唱,让新年的气氛热烈无比。

新老传承,延续好传统
整场音乐会的编排延续了上音一贯以来“新老传承”的传统,除了上演的经典作品,上下半场分别登场的林大叶、张国勇,已是中国著名指挥家,而演奏演唱者全部是上音培养的青年一代领军者。
记者获悉,在《洪湖随想曲》中担任二胡独奏的青年演奏家、上音二胡教师陆轶文,在上音学习期间就曾得到了闵惠芬老师的悉心指导,如今她已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二胡学会理事、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文华奖金奖获得者,成为了二胡艺术领域极具演奏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领军人物之一;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登场的青年小提琴演奏家王之炅,现为上音小提琴专业教授、管弦系副主任,她曾师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俞丽拿教授,众所周知,这首中国最著名小提琴协奏曲的首演者,正是俞丽拿教授;而在《黄河大合唱》中登场的青年男中音歌唱家胡斯豪,目前还是上音的研究生二年级学生,2013年他以全国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音声乐歌剧系,2018年以专业成绩第一名,成为本系唯一保送直升上音声乐歌剧系的硕士研究生,年纪轻轻就已是金钟奖获得者。

此外,参与演出的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一代代上音人的更迭,依旧保持高超的水准。当晚的演出,得到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整体包装,成就新门面
在美轮美奂的上音歌剧院举办新年音乐会,受到了乐迷们的追捧,但上音也表示,新鲜感只是一时的,上音新年音乐会要成为上音的“新门面”,从整体到细节,都必须精益求精,打造成上海的文化品牌。
上音方面透露,首先,“五星出东方”的主题就很有讲究——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了一块汉代织锦护臂,保存完好,色彩绚烂,上书八个大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现在这块织锦是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新疆博物馆,这个发现也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音乐会的创意来源于此,“五星”既是国旗和中国的代名词,也是此次上音新年音乐会5部上音经典中国作品的代名词,同时,上音也希望能把上音新年音乐会打造成上音的“五星标准”品牌之一。

此外,上音新年音乐会的整体形象设计,由知名团队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包括节目册,把上音歌剧院的元素嵌在其中,整体红色也有很强的冲击力,是带有强烈上音印记的节目册,这些细节,都表明了我们将音乐会品牌化的决心。”
上音新年音乐会未来将安排在每年12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定点在上音歌剧院举行,希望能让更多的市民观众走进剧院。上音方面表示:“上音的定位和功能,除了培养人才,还有服务市民、服务社会,让艺术为上海这座城市增添活力,这是我们上音人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