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这一年你的口头禅是什么?在诸多2019年流行语榜单中,几乎都能找到“我太难/南了”。在这句调侃中,我们看到的了当代人渴望抒发生活压力的情绪,但更让我们动容的是,这种情绪背后隐藏着的无数个体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拼搏。时值岁末,我们盘点一年中这座城市发生的点滴变化,希望通过这些“小确幸”,让你在迎难而上的生活中多一些温暖与乐趣,让你更多一个“喜欢上海的理由”。
东方网记者程琦12月29报道:曾经爱网购的你,如今有没有更喜欢逛商场呢?Summer原本是个网购达人,现如今已经升级为辣妈的她越来越喜欢携家带口去线下购物了,而她给出的理由是:商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遛娃、逛街、美容、看展甚至是社交“一站式”全都能搞定。
Summer只是众多市民中的缩影,如果你细心留意就会发现,这两年上海的商场不停地在变,花样繁多,他们早已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固有模样,各有特色,各有逛头。存量改造的商场一波一波地回归,新开的商场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新开的体验店、首店、旗舰店、网红店更是此起彼伏。“又可以去打卡了”“逛商场跟文化馆似的”,上海的商场越来越有魅力了。


“首店经济”是商场引流重要利器
这一年在上海,首店可谓“百花齐放”,来自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新进首店756家,同比增长74.6%,“首店经济”领跑全国。而第四季度,又有百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上海首店、全国首店乃至全球首店已经或准备落户上海。
就在这个月,日本品牌“nikoand...”全球最大旗舰店落户在了上海淮海路775号;享誉全球的珠宝及腕表品牌Tiffany&Co.蒂芙尼也把内地最大旗舰店开在了一公里范围内的香港广场;而法国历史悠久的高级时装品牌浪凡(LANVIN)亚洲旗舰店也落户在了上海外滩地标“BFC外滩金融中心”;与此同时,历史9个月大调整后的新世界城,还带来了世界最高室内攀岩、全球首家“火影忍者”主题乐园、古驰(Gucci)高级珠宝店亚洲首店、凡顺(Voisin)咖啡&巧克力亚洲首店等高大上的首店。
一口气众多品牌首店落户纷至沓来,是“嘎闹忙”还是理性布局?这在TimHortons中国市场CEO卢永臣看来,选址上海并非一时冲动。他说,“选择在上海开设首店是因为上海是一座包容性很高的城市,也是中国最成熟的咖啡市场,如果在上海受到消费者欢迎,那么说明品牌在中国的后续发展将是有生命力的。”
TimHortons是加拿大国民咖啡和甜甜圈连锁品牌,目前在全球有约4700家分店,大都分布在加拿大和美国。今年2月,TimHortons在沪开出了中国市场的首家门店。据悉,正是上海首店市场带来的良好效果,TimHortons计划未来十年在中国开设超过1500家门店。
而刚刚完成改造升级的香港广场推广及营运高级经理吕晴则表示:“首店是引流的重要利器。”香港广场是上海人心中的老牌商场了,此次改造升级后,引进了Tiffany&Co.蒂芙尼内地最大旗舰店。不过不巧的是,对面就是卡地亚的精品店。同是大牌珠宝钻石系列,可吕晴一点也不担心。她说,在引流的同时,也不忽视集聚效应,消费者逛完Tiffany也可能去看看Cartier,而去了Cartier的人也会来看看Tiffany,两者不仅不会竞争,反而是相互成就。“品牌、首店积聚加大了品牌的竞争力和商圈的人流量。”


“专属体验”是留住顾客最瓷实的理由
如果说,首店只是吸引并培育消费者的第一步,那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则是长期发展的关键第二步。今年,上海各家商场中带有“独特体验”的消费场景,就是留住顾客最瓷实的理由。
历时9个月大调整后的新世界城最引人注目的就属高达55米的世界最高室内攀岩了。“从商场3楼爬到12楼,这在世界哪里也体验不到。”新世界城负责人透露,商场一开业,世界最高室内攀岩就备受关注,排队预约咨询的络绎不绝,大人、孩子都渴望跃跃欲试。
不单是新奇的游乐体验,购物体验甚至也更加“专属”。在新开业的上海外滩金融中心,有一家“on/off”时尚买手店,这里集合了60余位国内知名设计师的最新设计的时尚款式。别说店里的每一件都不同,这里的衣服在国内也是独一无二的新品,穿出去绝对不会撞衫。on/off主理人陆梦熙说:“创意初期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坚持原创、优质、有态度的东西。而这也和当下上海消费者的消费诉求相吻合,穿上我们的衣服就是一位独一无二的‘officelady’。”
身上的衣服众不同,那香水的味道必然也不能雷同。在不远的南京西路兴业太古汇的法国娇兰开了中国内地首家精品香水概念店,让香水的定制成为了可能。走进店内,琳琅满目的香水瓶摆放整齐波光粼粼,仿佛置身于水晶宫,让女性顾客爱不释手。当消费者选购香水时,店员则会首先引导你从35种经典香型中选择自己的“心头好”,再从8种不同配色的香水瓶里选取一款香氛蜂印瓶,最后再享受一次专属的刻字服务,这样独特的专属“高定香水”体验才算完成。
商场为何喜欢用个性化的“专属体验”留住消费者?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余明阳给出了解答。他认为,这其实反映出了物质越来越发达的时代,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一种追求。“身处开放度高的上海,上海消费者更有自信、眼界更广,所以消费时更多考虑自身的需求,也更在意产品本身能带来的价值。消费者追求独特体验,愿意为其埋单,也是一种消费升级的体现。”余明阳说。


“商业+文化”是商场“进化”新方向
文化市集、艺术大展、文创产品……这两年的商场还有一个值得令人思考的想象,就是艺术空间也仿佛成了商场“标配”,前有K11购物艺术中心,今年则涌现一批商业文化地标,他们在文化创意上也是下足了功夫。
刚刚开业的外滩金融中心拿出了12000平方米的面积打造出了“文创里”,上下两层的空间专门摆放各种品牌的文创产品,在寸土寸金的外滩,这无疑是一项奢侈的尝试。而整个外滩金融中心也主打的是“设计、时尚、艺术”组合概念,“草间弥生展”“蒂凡尼180年创新艺术与钻石珍品展”“辛迪?舍曼中国首展”等等大展都曾在这里举办过。在周末,文化艺术爱好者们更是花上1-2个小时排队看展也在所不惜。
在淮海路,原第一百货淮海店与原伊势丹百货所在的地块,今年已改造升级为“Tx淮海剧汇”。虽叫作剧院,但它却是个商场,还有个新的商业概念叫“策展型零售”。在这里,数十位艺术家、设计师“大搞创作”,沉浸式的互动体验美食剧场、知识分享的艺术舞台,甚至大树可能会长在餐桌边、购物时紫藤可能会在头上蔓延,置身其中就宛如在逛沉浸式美术馆,不同的是,这里可以逛街、看展、美食、社交“一站式”搞定。
哪里有大展,哪里就有人气。“商业+文化”的模式在众多商家看来,已是商业发展的新机会,亦是商场“进化”新方向。BFC外滩金融中心CEO陈健豪就表示:“如今,上海的艺术氛围也越发浓厚,通过创意为消费者带来美学体验,营造具有购物乐趣与文化气息的社交空间,满足人民对于文化艺术的好奇心,吸引的消费者就会更多。”
商家们的观点同时也得到了专家认可。上海经济学会副会长晁钢令认为,商场频频导入文化要素,主打“文化牌”,究其原因还是人们对精神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消费者在进入商场购物的同时,能否感受并享受与自己文化品位相一致的环境氛围,能否在购物休闲的同时接受知识的潜入和艺术的薰陶已成为衡量商场品质评价的重要标准。”
“文化进入商场为商业带来了生命力,而首店经济和专属体验业态,从某种程度上说,也能提高消费者精神上的愉悦感。”晁钢令坦言,当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消费也不是特别景气,商家们变着花样的创新,也是一种“精气神”,一方面他们推动着上海商业创新求变,冲出低谷,同时也在努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而在未来,上海的商业还将有更多的业态,更多可期的变化,若要在全国乃至世界独树一帜,晁钢令建议,上海商业还要坚持做到“全球、时尚、高端、诚信”这八个字。“这是上海商业持续吸引消费者最大的底气。”晁钢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