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在线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浏览正文


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


 
2020-1-5 15:23:16
技术“下沉”

  ■去年10月,上海公布25家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实现16个区“全覆盖”。顶尖技术“下沉”,病患也会跟着“下沉”。看病,真的可以就近、就便,真的不用再“舍近求远”挤大医院了

  “倾斜”远郊

  ■上海市中心三甲医院集中,这波区域性医疗中心以支持远郊医院为主,是“合理布局优质医疗资源”的又一做法。区域性医疗中心向下“辐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上与市级医院“对接”,承担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

  “盘活”资源

  ■业内人士认为,打造全新的区域性医疗中心,会对不同单位和机构提出新要求。比如,各区政府要加大资源投入,合理布局规划,主动争取市级医院支持;市级医院则要围绕临床端和服务端“两端”发力,通过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提升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级

  二三十年前,上海人看病并不“扎堆”瑞金医院、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并不动辄跑“三甲”,大多数人要么去地段医院,要么去区中心医院。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就近看病。

  转变,似乎出现在十多年前。三甲医院不断“做强”“做大”,由地段医院等转型而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依靠政策“红利”获得“托底”发展。在此期间,区级医院逐渐落于“不进则退”的尴尬境地,作为“平台”的吸引力在减弱,学科难免日趋萎缩,人才逐步外流。而另一头,则是尚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病家半数以上是看常见病、多发病。

  这对矛盾,能否能通过区级医院的转型而化解?此外,日益增长的康复、养老、护理需求更被视为“健康蓝海”,也有待开发。

  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可谓正当其时。这项工作不仅将进一步织牢覆盖全市的“健康保障网”,还将构建起更为科学的“一、二、三级”医疗格局,形成更合理的梯度就医模式。在高效、科学的医疗体系里,应该有医院去“摘星”,攻坚疑难命题;有医院“托底”,做好健康预防与保健随访;还有医院“守中段”,解决常见病、多发病。

  让每个病家获得有尊严的医疗——品质医疗格局,透露着一座城市人文关照的密度。上海正在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从“亚洲一流”到“世界一流”,始于一次次筑牢、优化覆盖全市的医疗体系与平台。

 

编辑:上海在线 shzx.com

+ 相关信息咨讯
·高温天气催热夜经济!申城暑期“旅游外卖”活跃,
·上海气温直冲40℃,这些天用冰箱时,这些细节千万
·2024沪港城市更新研讨会召开,探寻高质量发展“最
·燃动艺术之夏!上海文化广场迎来音乐剧盛宴:四部
·共赴一场夏日狂欢!“苏河清梦·舟游市集”梦清园
·因对磨骨整容效果不满,上海女子持刀划伤医美中介
·上海女子独自徒步希夏邦马雪山失联10天,当地警方
·8月2日22时,上海北横通道东段主线试通车
·新虹街道这里提前竣工!周边居民和商家自此告别困
·申城夜公园人气旺 和平书院里享清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在线 shzx.com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远方信息 上海在线 sh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媒体合作(发稿采访发布会等)电话:021-34121912 微信:yuanfangnet QQ:156988883 点击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公安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854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沪ICP备17046604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