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里,杨浦区少科站开展“节能小当家”家务劳动争擂活动。图为学生在读电表算耗费。 (杨浦区少科站供图)
背诵古文、抄写英语单词、再做几套数学卷子……类似的“老三样”寒假作业曾让不少学生兴趣寡然。寒假伊始,记者在沪上各学校调查发现,背一背、算一算的书面作业少了,生活化、体验类的作业越来越多。不少学生和家长笑言:如此接地气的作业,更容易在00后学生中“出圈”。
为学生布置一道充满“年味”的作业
上海市江宁学校为学生们布置了一项自选寒假作业:除了要求学生阅读有关故宫的故事,还要“为故宫600年设计一份纪念礼品”,这份礼物可以是一套纪念邮票、一幅海报、一个编程的创意摆件,亦或是自编自创的一首歌。
之所以选择这样一道传统文化味道浓厚的作业题,该校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吴庆琳有着自己的思考:她观察发现,眼下,《长安十二时辰》等古装电视剧,《国家宝藏》等人文历史纪录片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各类传统文化大餐点燃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趁着假期,用特别的作业引导孩子们研究民俗文化、亲近历史,有利于形成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春节前,以书墨为媒介,G60科创走廊上的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九地携手,为中小学生留了一道富有“年味”的寒假作业——《对春联,过新年》。松江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郭宁伟表示,松江区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引导中小学生传承优秀“家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松江教育的重要内容。此次寒假作业,九地分别给出上联,邀请学生们对出下联。比如,松江上联为“鹿鸣松泽鲈思醉”,嘉兴上联为“南湖烟雨生星火”,杭州上联则为“西湖山色四时美”……郭宁伟说:“巧妙的作业形式既能丰富学生们寒假作业的内涵,激起他们对于家乡文化的兴趣,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家人共享一个喜庆团圆年。”
沪上小囡“撸起袖子干家务”
读水、电、燃气表算耗费,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再练练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技能,这个寒假,杨浦小囡“撸起袖子干家务”。
据悉,为了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锻炼和提升生活技能,促进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交流,寒假里,杨浦少科站开展了“节能小当家”家务劳动争擂活动。“三表计量”“厨房帮手”“晾晒衣物”“床铺整理”……全区150余名“节能家务小达人”以同伴组的形式掀起了一场“家务劳动”热。
记者发现,不少学校的寒假任务单中,“劳动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此次寒假作业主题就与“劳动”相关,包含“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者”和“劳动创造家”等一系列活动。在“劳动创造者”活动中,学校鼓励学生们聚焦身边无数平凡的劳动者,通过采访、撰写调研报告等方式,挖掘这些平凡劳动者背后的劳动精神。学生处主任、德育教导何华说,美好生活的缔造离不开各行各业,尤其是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们,希望通过劳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不做眼高手低的孩子。
何华表示,劳动教育的内涵十分宽泛,不只是让孩子掌握劳动技能这样简单,还要认识劳动的价值。为此,学校几乎每年都会布置与劳动相关的寒暑假作业。今年寒假,学校还与家长合作,鼓励学生每天参与“劳动打卡”。家长要关注孩子劳动的时间、成果及内容,并参与劳动评价。
体育作业让孩子远离肥胖和近视
今年寒假,金山区教育局继续在所有小学年段开展“校外每天锻炼一小时”试点。全区各小学根据各自的情况,向学生布置每天一小时的体育作业,学生在完成体育作业后,通过手机端的“金山区每天锻炼一小时申报系统”申报锻炼情况,老师会对自己学生的申报情况进行审核。审核之后,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运动积分。
在金山区朱泾小学的《寒假生活手册》上,还专门为学生设计了品种丰富的体育作业大餐——力量餐:仰卧起坐(30次/组)、俯卧撑(10次/组);耐力餐:跳短绳(5分钟200-400次)或800米/天;亲子餐:双人跳绳(尽量)、打羽毛球(尽量);娱乐餐:打乒乓球、打篮球、踢足球、板车、拍皮球,每天完成2项。开学后,学校将开展全校跳绳比赛,以检验大家假期的锻炼成果,树立一批运动小榜样。
朱泾小学校长干勤欢告诉记者,类似的体育寒暑假作业学校已持续实施了五年,因为寒暑假是孩子和家长特别容易放松的时候,只要一不留神,肥胖和近视就会多起来。
而在长宁区,绿苑教育集团也在寒假中布置了首份集团寒假作业,一份“护眼小卫士”作业单尤为引人注目。绿苑小学校长王晶告诉记者,寒假里是学生们缓解用眼疲劳、提升身体素质的好时机。为此,集团编写了眼球“米”字操的图谱,以及假期护眼操作业完成记录单,鼓励孩子在假期放下手中的iPad,多到空旷的室外跑一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