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不能欺负听话的人”、“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和防治过程中,医护人员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1月29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张文宏的一段硬核讲话视频被转疯了!
张文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每周自己去会去隔离病区查房,为的是消除一线的医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惧,另外,今天(29日)他将把新年到现在值班的感染科一线医生进行换岗,换成共产党员医生到一线工作,派驻到上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定点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及派遣支援武汉,这都是事先不打招呼,直接派遣。
张文宏:我去查房的主要原因,其实只有一点, 要消除我们医生的恐惧。我们今天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我自己每个星期要进去查房,至少一次到两次。第二个,我今天做了换岗决定,把所有在年底到现在为止的医生全部换岗。
这一批都是了不起的医生,在对疫情的风险性、传播性、致病性一无所知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子把自己暴露在这个疾病的前面,暴露在病毒的前面,我认为他们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医生。
所以,这一次我做了一个决定,把所有的岗位的医生全部换下来,换成谁? 换成科室的所有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宣誓的时候不是说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我前面还开了个党小组的会议,共产党员现在马上给我上去,不管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你都得上去, 心理上是为了信仰上去也好,是因为党的约束上去也好,没有讨价还价,肯定是上去,我自己也上去。
零点,参加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河南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控督导工作,乘坐红眼航班抵达浦东国际机场;
凌晨1:30分,驾车到达集中收治上海市全部确诊病例的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宿舍内用一个半小时撰写一篇“华山感染”公众号当天要发的疫情解读长文,因为有感于“这个时候,谣言比病毒本身更可怕。我们要每天用理性的数据和专业知识给大家普及疫情相关的知识和解读”;
早上7:30,参加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查房,和来自不同医院的医疗小组交流、协调;
9点多,赶回华山医院,进入发热留观病房查房,召集相关负责医生详细了解留观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及情绪状态等,对每位留观病人进行床旁查房,切实了解病人病情,同时安抚了留观病人的焦虑情绪……
这是1月29日,上海市新冠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的小半天行程。
上午10点,作为感染科党支部书记的张文宏,又组织全科党员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这么忙,为什么非要召开这样一次组织生活会?张文宏说,自疫情打响以来,华山医院感染科全科人员全力投入一线抗疫战役。团队与抗生素研究所、呼吸科、急诊科一起,既有参加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专家组、医疗组的任务,也有分批派去援鄂医疗队的,还承担了华山医院发热门诊和发热留观病房的大量工作。
“大半个月来,为了打赢这场战役,几乎每个人都是连轴转、超负荷,确实非常辛苦和疲惫。这个时候,我觉得最需要的就是给大家鼓鼓劲、打打气。”
华山医院感染科团队,49位医生中有25名党员。除了张文宏这位身先士卒的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金嘉琳教授是院感科副主任,承担了医院隔离病房大量医疗工作;支委邵凌云、王新宇、阮巧玲及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徐斌、派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毛日成等党员骨干,最近一段都是几天几夜守在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时间。
“现在这场战役到了关键时候,大家都很累,但又必须坚持。所以鼓舞士气、相互鼓励很重要,重温入党誓言很重要。一个原则:最困难的工作、最辛苦的岗位,党员必须先上,这个没有商量。这是我们入党宣誓时的承诺,是职责!”组织生活会上,张文宏这样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学科是我国重要的感染病临床医疗中心之一,多年位列中国感染病学科榜首。感染科党支部以党建聚队伍,在 “非典”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在H7N9型禽流感防控等战斗中,他们始终带领学科团队冲在最前沿,勇担使命,曾获“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教卫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我们平时一直说,党员要冲在最前线,什么是前线?现在这个就是前线。党支部必须是一个坚强集体,是一个战斗堡垒!”张文宏说。
这场特殊的组织生活会进行到最后,戴着口罩的全体党员共同宣誓:“迎难而上,共同战斗!”
从除夕夜到昨天,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的忙碌超乎想象。而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坐在电脑前冷静思考,写下最新的科普长文,一天都未中断过。昨天,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需要专家真实的声音,谣言比病毒更可怕,恐慌不利于疫情防控。”
坚持每天科普,为的就是消除公众恐惧
“就这两天我跟随国家卫健委在全国各地督查的情况来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是全国性的,也是各个行业共同参与的。”张文宏说,对于防控是否有信心取决于“掌握”了多少信息,这也是他坚持每天写科普文章的原因,因为“恐惧来源于对真相的不了解,而现在很多声音并非真相”。
坚持每天科普,为的就是消除公众恐惧;用专家的视角,客观、理性分析国内外的科学数据,分享临床事实,就是为了“拨云见日”。他第一时间撰写的关于世界卫生组织对冠状病毒指南的解读文章,阅读量超过了千万;由他授权文汇报客户端发表的文章,每篇都收获了超过百万的阅读量。“如果任由谣言满天飞,那么即便空气中没有病毒,也会充满恐惧。”张文宏说,在疫情发布后,一些医院人山人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并不需要去医院。
恐惧不仅影响普通市民,还会传导到那些被隔离在负压病房里的病人。“从目前情况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症比例比SARS要低,但病人在隔离病房,最关心的就是自己能活多久。即便他的症状较轻,但如果他每天看到的都是外界的恐慌,这对他的恢复非常不利。”张文宏说。
目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有心理医生全天在负压病房陪伴病人。而张文宏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查房,检查病患的各种情况,哪怕半夜才有空,也要到病房去回顾一下患者病史。“病房是第二个战场,每天查房,不仅要消除病人的恐惧,还要消除医生的紧张。”张文宏说,一线医生忙于控制感染,外围所有人都要保护好他们。
更应关注数据背后那些看不见的信息
张文宏说,历史上各种传染病的防控有三种结局:第一种是完全的胜利,即在两个月左右就完全控制住;第二种是胶着状态,病人数温和增长,可能会有长达半年到一年的缓慢流行;第三种就是失败,疾病最终失控。他认为,综合眼下形势,如果严格执行现有的防控措施,一定会是乐观的结局。
针对目前流传的各种模型和预测,张文宏说,疾病传播的数据模型是可以人为干预的,这样的情况在人类传染病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比如,传染性最严重的麻疹就是人为干预的最好例证。
他进一步解释称,目前国际上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数学模型推算出的感染病例数可能非常高,有人甚至说我国R0(基本传染数)会达到3.8,即一个病人传染3.8个正常人。但是这里的R0是指在没有外力介入、同时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名感染者的平均传播力。即“如果什么防控措施都不做、大家都是易感人群时,一位患者能传染给几个人”,这是一种“最坏的情形”。
张文宏认为,在目前全民防控的情况下,同心协力,一定能对这些数学模型进行干预。他说:“R0再大,如麻疹(16),我们也通过疫苗有效防控了。”现在,各种最严格措施相继出台,未来两周将会看到初步成效。
不过,对于疫情究竟什么时候结束,张文宏说:“正如一句老话,我只听到钟表的滴答声,但不知道几点钟。”但他相信,了解越多,信心越强。“我们可以看到每天的数据,但更应该关注数据背后那些看不见的信息,社区的努力、大众的努力、各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有了这些,疫情防控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