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开始,上海各大三级医院陆续开诊,满足市民就诊需求,同时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无疑是摆在各大医院面前的一道难题。三级医院开诊后情况如何?就诊秩序是否井然?
昨天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门诊测温十分严格,队伍秩序井然,还有市民点赞,“疫情期间医生最不容易!上海医院安排这么周到,我们配合测温登记,也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
肿瘤医院:门诊实行全预约
前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排队超过500米的小视频传遍全网,医院连夜发出“门诊实行全预约制、暂不接受现场挂号”告示,“排长队”现象还在吗?记者昨天上午实地走访发现,位于东安路上的肿瘤医院门口列好“回型阵”,但并没出现“长龙”,医护人员为患者逐一测温,井然有序。
根据肿瘤医院当天门诊量来看,2000多人中复查、配药患者占据九成,医院门诊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前夜医院在疫情期间推出新举措,门诊实行全预约制,接下来会引导患者合理分配就诊时间,确实着急的患者可前往肿瘤医院浦东院区就诊。
记者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院路的门诊口,只见红色警示线拦出一条,患者佩戴口罩有序排队,保安人员维持秩序,入口处设有两名身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负责测量体温登记表格等相关信息。市民刘阿姨说,“虽然进入门诊时间略微长了点,但我们都能理解,医护人员不容易,为他们点赞!”
据悉开诊前夕,中山医院专门制作门诊就诊指南、住院探视陪护指南,同时提供标有平面图示的“医院各出入口体温检测温馨提示”,以让患者一目了然,市民金先生说,“医院在抗疫期间已经够为忙碌,但为了百姓身心健康,工作做得如此周密,实属不易!”
新华医院:搭通道准确测温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记者看到,门诊大楼与急诊大楼外快速搭建了两个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简易棚”。开诊首日,还临时搭建入院患者的简易通道。院方负责人介绍,由于气温寒冷,一般额温枪无法快速反映患者的体温,按使用要求,患者必须在室温中等候一段时间,方能获得较为准确的体温值。
近两日情况显示,大部分患者是慢性病老年患者,配药需求大。四平路街道刘阿姨是长期血透患者,医院仍按常规开放血透服务,保障治疗需求。“我们发现,患者防护意识普遍提高,有的甚至戴着游泳眼镜、穿着雨衣。”新华医院医务部兼门急诊部主任是俊凤说,患者就诊防护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真实表达自己的接触史,切不可对医护人员的问询有所隐瞒。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医院外科医师王许安自行开发了疫情防控知识考题小程序,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透露,医院未来计划利用该小程序向全体医护人员推送,加强防护培训与考核。
市一医院:门诊量逐日下降
在市一医院虹口和松江两个院区,记者发现,所有楼宇室外入口点位都设置红外线体温自动检测设备或人工额温枪、耳温枪,所有就诊通道、员工工作通道全把关、人员全覆盖。
“开诊首日门诊量为2976人次,今天又在此基础上小有下降,为2612人次。”院方负责人说。正常而言,日均门诊量应该超过7000人次,可见绝大多数患者都对相关措施表示理解和配合,“感谢市民在特殊时期的支持。”
目前,市一医院所有来院就诊、探视人员(无论是患者或家属)必须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填写《患者及家属新冠肺炎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承诺书》,为节省患者滞留时间、减少工作人员暴露风险,承诺书有纸质和电子二维码两种形式。患者在填写承诺书后如体温检查结果无殊,即可进入诊疗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