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小区,一半居民都是外来租户,疫情期间如何管理好进出人员的登记?
在徐汇区徐家汇街道虹二小区,居委干部在尝试了手机登记、纸质记录等多种方法后,最终决定采用“最土”的一招——向居民发放临时出入证。一张盖有居委会公章、标明当天日期的粉红色小纸片,成了居民访客往来小区的一次性凭证。2月8日临时出入证试点首日,虹二小区的新增外地来沪人员登记就增加了60人。
虹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宋蓉告诉记者,虹二小区紧邻上海市胸科医院,共有992户居民,其中出租户约400户,占小区总户数50%。租户最多的一幢居民楼,70%为非本地居民。由于房屋主要建造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不仅设施老旧,部分房型的煤卫与居民家并不在同一空间。居民区在进行来沪人员登记时,可谓挑战连连。

2月6日起,居委干部在日常巡查中逐渐感觉到,外地租客的集中返沪高峰已经悄然而至。如何守牢小区“大门”,确保小区近千户家庭的“小门”平安,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动了一番脑筋。在收集了居民的建议并充分讨论后,最终决定采取最“原始”的办法,向进出人员发放“临时出入证”。
虹二小区“行人出入证”卡片由居委负责制作,放置在小区大门处。居民、车辆离开小区时,每人领取一张,进入小区时,再主动向保安出示,然后将凭证放置在统一的回收箱内,期间没有人与人的接触。对于进门无卡片的行人、车辆,保安必须询问情况,并及时做好登记。记者看到,卡片虽然制作较为简易,但每一张都清晰印有当天日期,且每张凭证仅当天有效。

2月9日上午,宋蓉早上8时就和居委干部们在虹二小区门口值班,每人每班约两小时,6名干部交替轮换。虽然小区只有一扇大门,但仅2月8日一天,进出人流量就达到1200人次。“有的居民我很脸熟了,一天进出小区4、5次,这样其实并不好。”宋蓉说,有了临时出入证的统计,小区接下来会加强对居民的防疫知识宣传,劝阻居民减少出门,尽量每天每户只安排一人一次采购,降低外出感染的风险。
“发放纸质出入证的办法虽然‘老土’,但的确是现阶段居委会试验下来,操作性最强的办法。”宋蓉透露,2月8日首次实行“临时出入证”制度后,当天小区新增登记的外地返沪人员较前一日多了60人。而就在当日,小区通过发放临时出入证,排查到一名居住在小区的重庆返沪外卖员。得知这位外卖小哥并未度过居家观察期,居委干部第一时间将其劝阻回家。
不过,宋蓉也坦言,随着返沪人员数量接近高峰,居委干部的排查登记压力也异常艰巨。眼下,居委会根据辖区内一座老公房小区、两座高档商品房小区的不同特点,制定了名为“看家护院1.0版”的“六必”措施,包括必设、必测、必登、必报、必知、必拦,即小区出入口必须设置“来访人员登记处”,物业必须对进出人员测量体温,进入小区外来人员尤其是携带行李的必须现场扫码登记,发现重点地区返沪和体温大于等于37.3℃的人员必须上报居委,物业上岗人员必须熟练使用体温计,快递和外卖人员必须阻拦在小区大门口。
“居民多配合一点,我们居委会的负担就小一点,每一个人也就都多安全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