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新“千亿级”产业集群将诞生
今日,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杨浦区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杨浦构建起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在线新经济”产业集群入选上海市首批“市区协同”千亿级产业集群,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智能制造和创意设计产业集群,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跨入千亿级。
经济发展质变
上个世纪,杨浦区曾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一”工业产值;“十四五”期间,杨浦创造了一个新的“五分之一”,去年贡献了超3200亿、占全市五分之一的信息服务业营收。
走创新发展之路,杨浦区聚焦强化“创新四力”,全力推动创新发展再出发。“十四五”期间,1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和超四成市级科学技术奖在杨浦产生。在线新经济、智能制造、创意设计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低碳四大新兴产业体系形成。
此外,杨浦区加快建设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主动承接上海建设全球技术交易枢纽任务,全力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做大做强。累计实施734项改革举措,打造一批兼具“烟火气和书卷气”“人文景和科技流”“时尚风和国际范”的科创社区、街区、园区。
2020年-2024年,杨浦区百强企业区级税收总量由30.11亿元增长至62.94亿元,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由27.8%增长至45%,入围门槛由560万元增长至1454万元,真正成为杨浦的“顶梁柱”。
人民生活跃变
“十四五”期间,杨浦区把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持续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加快征迁改造速度。五年来,实现三个目标:2022年,全面完成了二级以下旧里房屋改造;2024年,实现小梁薄板房屋改造收官;今年,让“拎马桶”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外,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提质扩面。“十四五”以来,全区民生财政投入增长了50.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从43.5%增至52.3%。
围绕教育和医疗,新建学校14个、新增学位数7070个,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打造高水平医联体,健全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制度,让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聚焦“一老一小”,推动普惠性托育点街道全覆盖,兴办全市首个科创园区嵌入式托育园,满足职场父母“上班送娃,下班接娃”的需求;持续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下楼可享”的长者食堂网点和“银发会客厅”,打造最美的“夕阳生活”。
滨江风貌蝶变
“十四五”以来,杨浦滨江全面转型发展。中交上海总部、美团、B站、世界技能博物馆等功能性项目持续落地,公共空间贯通由南向北延伸,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各类配套设施能级不断提升。
下一步,杨浦滨江中北段将成为未来上海主城区功能聚焦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创业集聚区和高品质水岸示范区。依托沿江综合发展轴和翔殷路科创发展轴,交汇打造市级大型公共活动中心,布局标志性大型体育文化场馆;以复兴岛为核心形成科创策源区;运河以西将提升科创功能,引入都市工业、智造服务,强化校城融合。
复兴岛因其独特地理优势、丰富工业遗存和特色生态资源,将打造国际创新创业岛;将集中探索战略空间有机更新和科创策源功能耦合共生,通过快创新、低成本、开放式盘活存量资源,建设未来城市实验区、创新创业和人才集聚区、时空智能创新先行区。
以量子城市时空智能创新建设为牵引,杨浦将加快推进标地营造、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举办精彩纷呈的高能级活动,持续提升复兴岛创新创业氛围和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