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文
“文过是非”按语:8月25日,由深商总会、深商联主办的“深商黄埔军校第19期 ——深商名企走进华为”活动在华为大学举行。作为教官,华为消费者BG CEO、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为120名深商企业家作了题为《CBG成长、发展与愿景》的授课。24年华为职业生涯,余承东历任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体系总裁等,见证了华为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尤其是在领军华为终端后,华为智能手机由中国十名开外一跃成为世界第三,使余承东成为手机行业的网红和大V。余承东语速极快,在长达一个半小时、多达1.7万字的演讲中,将个中艰辛、痛苦和愿景尽数道来,坦率真诚而又幽默智慧,但出现最多的高频词就是“艰难”,令在场企业家为之动容。为此,“文过是非”历时5小时整理,并加注标题,以飨各位。
尊敬的会长,还有各位企业家、各位同仁,首先代表华为热烈欢迎大家来到华为进行交流指导,借这个机会非常感谢大家对于华为的支持,这么多年来对华为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支持和帮助,我刚刚也见了很多朋友使用华为手机,我代表华为终端、华为消费者业务感谢各位大佬们对华为终端的支持,表示非常非常感谢,谢谢!
我1993年加入华为,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华为的第一代数字交换机开发人员,我是从学校里跑到华为来的,在清华开始做的,我们家在农村,相对比较穷,弟弟妹妹都在上学,我爸爸感觉压力很大,说你赶快去工作,后来假期做项目做到深圳来了。
1993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深圳有很多机会。当时觉得华为虽然小,但是挺不错的,也很喜欢。当时有些校友在那里,本来跑去看的,后来觉得很好,他就动员我留在这里,后来就再也没回学校了,在华为干了快25年了,从1993年初干到现在,也见证了华为从很小的小公司成长到今天,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今天看到各位企业家,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可能比我在1993年的时候看到的华为更强大,华为那时候才200多人,相信在座的各位未来会成长成比华为更强大的企业。
我在华为这么多年,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公司很小的时候,任总就很有梦想,一直有追求。任总说我们要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当时觉得很难,当时华为才20多个研发人员,两三百人的小公司。后来,华为从中国慢慢成长起来,后来从农村走向城市,又从国内走向海外,用任总的话说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我在华为20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华为的路走得很艰辛,很艰难。大家可能今天看觉得华为还不错,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过去走过的路都是非常艰难的。最近这几年我干的最艰难的事就是我在做终端,又一次体会到艰难。华为运营商业务慢慢做到行业老大的位置,无论是收入、利润还是市场份额都做到全球第一,但是我们在终端领域就不可同日而语。
我觉得一个企业发展真的非常非常不容易,我相信各位企业家,你们在各个行业都会面临着很激烈的竞争,我今天做的手机行业,他们开玩笑说不是红海行业,是血海行业,智能终端领域目前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最早在华为做交换机,后来创建华为无线通讯部门,经历了非常艰难的道路,后来慢慢取得一些成功,成为世界行业第一;之后我做了华为欧洲区总裁,3年时间把市场份额从不到3%做到市场份额第一,大概接近10%。
一、血海里拼杀出来的“世界第三”
这几年做终端这一块,我是从2010年开始从欧洲回国,2011年开始担任华为集团的CMO、战略与Marketing总裁。我可能不是特别喜欢这个岗位,当时终端这一块,因为华为以前是做运营商。2011年之前,华为在做运营商定制,做网络设备做数据卡,华为在这方面做的很成功了。后来华为做了第一款3G手机,2011年智能手机一起来,苹果2007年发布Iphone第一代,2010年、2011年后来的三星galaxyS、S1、S2,慢慢取得很好的成功,整个行业在迅速往智能手机转移。但我们做的第一款手机没有人愿意用,我们自己的员工都没有人愿意用,当时我们就在这个会议室开会,旁边的三个阶梯教室,每个教室坐得满满的,我说用华为手机的人举手,结果只有两个人,而且那两个人还是我们自己员工用来做备用机,当时华为手机自己员工都不愿意用。开始我们的终端是盈利的,做低端定制,做港口数据卡还是盈利的,但后来中期一看华为挣钱,大家都力量做,搞得这个行业根本不赚钱了。那时候面临什么局面?要不我们就放弃这个行业,任总说我们的基因不太适合做B2C的东西,要么就放弃不干了,怎么办?要不要做?我跟任总说给我们一个机会试试看能不能做起来。
那时候我接手终端,在“中华酷联”里,华为是最弱、最小的,我们在中国终端市场排不到前10名,在海外是没有品牌的,没有品牌的产品是很难的。在运营商定制的时候,做的都是便宜机,150美元以下,甚至几十美元,当时很多项目都是亏损的。这个阶段非常艰难,任总让我们向中兴学习,中兴当时的终端收入比华为强。
2012年,我跟任总请缨说我自己来干吧。当时其实压力非常大,第一因为我们不挣钱。第二因为我们的生意模式没办法继续下去了,还有这么多人要养活。当时我做了一个决定,我们放弃低端,往中高端走。这个事情在华为公司内部争议非常大,很多领导得反对我,说华为适合做又好又便宜的东西,不可能做高端,因为没有品牌,做高端等于死掉。同时,放弃运营商的低端定制,做自有品牌,从运营商市场走向开发市场。因为我们没有品牌,我们要做华为自有品牌的中高端产品,运营商不接受,就很难了。然后我说,运营商定制市场不做了,宁可砍掉,当时压力非常大。我坚决做自己的品牌,从开放市场做起,从Marketing做起。
这个转型道路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当时快死掉了,还有1万多人要养活,你要开始挣钱,要开始转型的时候死掉怎么办,我们开始业务往这边迁移,一方面产品砍掉,一方面做中高端产品,我做的第一代T1总共卖了20万台,后来做Mate1 卖了10万台不到,然后一步一步坚持,后来我们开始做P6,终于开始取得一些成功,后来做Mate7又成功了。
那几年压力非常非常大,一方面把业务转移掉,另一方面公司给的收入利润考核指标都要问题,因为完成不了就要下课了。当时我做终端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还有CEO,之前在我的岗位上之前已经牺牲掉三位副总裁,其实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这是一个行业问题,华为做B2B生意做惯了,做B2C的行业赛道不同、机制不同。我当时做了决定,从运营商市场走向开放市场,我们开始走精品路线,做了几个战略调整,调整之后坚定不移的走,改善产品的设计,产品质量迅速提升,然后做精品,当时苹果的成功也是靠精品,三星也是一款精品Galaxy
S卖的非常成功。我们坚持这条路线走,压力非常大,但是我们坚持走过来了,每年一点一点的改进,一点一点的提升,刚开始虽然很艰难,我认为最艰难的是,其实我们做华为的第一代产品 P1 是很不错的,但是因为我们没有品牌,我们在中国的品牌调研,2011年国内在提示下的品牌知名度小于3%,海外只有百分之零点几。那时候营销费用没有那么多钱,所以压力非常大。我每年持续增加品牌投入,同时让产品盈利,可能产品是好产品,但是卖不掉,因为消费者不知道这个品牌,非常非常难。过去那个过程是非常艰难艰辛的道路,消费者不认可。当时我提出产品要做精品,要构筑品牌和渠道、零售。
后来我们就开始做生态,做用户经营。我们这几年在中国构筑了安卓生态,用华为手机、华为云服务可以保存照片、视频、文档、通讯录等等。手机丢了不用锁卡,先提前发个信息锁住,找回来,我手机丢过好几次,后来全找回来了,过去我丢过的手机从来没有一个找回来过,但是使用华为手机,注册华为云服务,用手机找回功能,可以把手机找回来,我们做了一个生态,方便消费者,哪怕手机丢了,手机坏了,即使找不回来,也可以通过云端把通信记录、照片、通讯录、备忘录全部找回来,很方便。其实我们通过远程定位可以把手机找回来,我每次手机都找回来了,最长一次丢手机是在香港,去年丢了一个多月,我的华为手机一开机就写着“请联系电话XXX,把手机还给我”,后来拾到者可能不好意思了,给我来了电话,把手机还给我了。
华为这几年走的终端路线非常艰难,我们当时转型的时候,任总给我发了一个奖,是中国航母“辽宁号”的模型,零奖金。其实那年公司给我的指标完成了,但是觉得我们不够好,当年的收入增长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开玩笑说任务完成了考核指标还给个零奖金,其实可以看出当时做得不够好。我们原来比对手差,开始超过了对手,我们前年收入做到超过200亿美元,利润做到20多亿美元。去年我们做了270亿美元收入,今年估计能做到340亿美元收入。这几年变化很大,这个行业非常残酷,原来市场上的面孔已经见不到了。
在华为做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很多挑战和争议,开始我们做互联网平台,发布了华为荣耀手机,当时包括任总在内的领导都很生气,因为我觉得电商很有前途,我们传统的手机行业需要给零售商大概25%—30%的点,而电商的成本大概只需要5%左右,所以成本差20%多,任何一个行业成本相差20%是具有颠覆性的。后来小米很成功的时候,华为高层做了另外一个决定,说我们放弃华为品牌,直接搞荣耀,直接搞电商。因为在做荣耀的时候,任总说对啊,你做的很成功,荣耀有互联网的成本优势、宣传优势,做到中国第一,为什么不做呢?对此,我意见不同。我见任总两次都没搞定,电话也没搞定,我只好写了一个正式报告,说明我们的追求是什么,是超过苹果、三星,而不是成为另外一个小米。因为电商市场份额当时占了不到20%,80%是在线下,现在线上大概接近30%了。我说我是要追求80%还是追求20%?另外就是高端机,苹果三星的高端机全是在线下卖出去的。我们要想成为苹果、三星的话,我们不应该放弃线下市场,不应该放弃华为品牌。任总看了觉得有道理,最后行使了否决权,任总很少行使否决权,他救了我一命,他老人家还是非常开放。
另外,我坚持要做高端,反对声音非常大,认为高端不是华为,华为没有品牌,做高端没有戏。但是我认为,华为的优势是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如果我做低端产品,我比任何公司都优秀,我不是低成本公司,如果大家的奖品都用日元来发,我们可以做低端机,如果我们还用人民币来发,成本这么高,我们技术创新、优势领先,没办法做低端机,因为低端机利润率太低了,养活不了,会亏损,所以我坚持要做高端机。
今天我们其实经历了很多失败,P1、P2、Mate1、Mate2都失败了,其实都是很好的产品,但都失败了,后来P6开始获得成功,Mate7获得大成功,Mate7我们都没想到,当时出来产品我们中国区订货做了计划8000台,说我们只能卖出去8000台,后来我骂了他们,我说8000台连研发费用的1%都不够,然后增加到5万台,结果一上市供不应求,几十万台都不够卖,一下子红遍大江南北。因此,在最困难的时候,最绝望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可能就成功了。
这几年我们把产品质量迅速提升,解决了很多问题。这几年我作了一个决议——很艰难的决议。我们以前做海思芯片,做得很差,要放弃的话是亏损,要不用它的话,永远成长不起来,要用它的话竞争力又很差。我坚持在很差的情况下做到比较差、有点差,后来到慢慢接近一点,再到950开始慢慢领先,960领先,下周去德国发布华为10纳米的970芯片,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带有人工智能处理器的,而且是全世界第一个Pre5G、4.5G的芯片,非常强大,领先于苹果和三星。我们从严重落后一路走上来,慢慢领先,一路走过来很艰难,我们在上面做了50多亿晶体管,非常非常庞大的一个系统。
我总结这些年,我们在做一个商业领域的时候,如果看准战略方向的话,要有坚持精神。另一方面,在华为如果你说战略方向正确,坚持干,如果每年收入利润指标都亏损,如果每年的收入利润增长指标没完成,也早就下课了。因此,所以市场和考核都是非常残酷的。其实这个行业挺艰难的,因为这个行业本身是一个红海行业,任总讲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的有效项目”,我就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和团队。
二、 华为核心竞争力:“2+1”
华为有一个很好的文化,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争论,可以吵架。有时候意见相左会有争论,炒得有时候很激烈,有一次在公司董事会上,我很生气,把手机砸了,两部手机砸桌子上,任总说这么多年来没有人这样做过。那次真把我逼急了。但是我觉得华为公司有个文化还比较好,还是比较包容,比较开放的,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论,不会在一条路走到黑,走到死。华为公司如果一条路严重走错了,每个人都看出来了,肯定要校正过来,华为是一个自我批判意识非常强的公司,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的公司。我一直觉得正确的要坚持,我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有时候很得罪人,有时候真的很伤感情,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华为还是一个比较有自我批判精神的公司。
我加入华为快25年,许多同学都问我,你们华为是什么样的公司,有什么特点?任总对我们每个人要求两点:一是客户导向,现在叫“以客户为中心”。二是艰苦奋斗,现在叫“以奋斗者为本”。再就是,对管理岗位的要求有自我批判精神。这就是“2+1”,坚持20多年来一直没变过。因此,创始人对于一个公司的文化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华为的文化以任总为首,任总是一个能吃大苦、耐大劳,不追求个人利益,拥有自我批判精神,玩命干的人,老人家70多岁都那么玩命,我们也不好意思偷懒,我在华为干了25年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周末,每天回去很晚,偶尔回去很早,家里基本不留饭,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回家吃饭。
我们确实是一个挺苦逼的行业,挺辛苦的。如果今天我要做运营商业务,可能就比较轻松一点了,但做消费者业务,还是在创业阶段。我们在3年前从10名开外的中国冲到世界第三,今年还是全球第三,但是有望这一两年会变成全球第二的份额,我希望四五年内有望市场份额做到第一。我们现在在有些国家做到市场第一,中国7月份市场份额做到了第一,意大利上个月刚刚成为第一,超过了三星、苹果,芬兰今年年初已经超过苹果、三星,市场份额第一,还有波兰等国家也是。但是,我们大部分国家市场份额和苹果、三星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高端机市场上,苹果市场份额在5000元以上的份额还是比我们高。在中国市场,高端机市场只有两家厂商,只有华为和苹果,三星已经被搞没了。
在座很多企业家用华为手机,十分感谢,华为这几年在手机方面的研发费用投入超过中国100多家手机公司研发费用总和还多,我们很多的技术创新爆发力还没出来,今年的Mate10和下一代的P系列竞争力会越来越强,我自己提出的团队目标,我们准备要取代苹果,要引领行业。乔布斯在的时候,每人都期待发布新的苹果手机。我希望将来能够等华为出个新手机,我们要买个华为手机,对此我坚定不移往这个方向走。我跟团队说,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甩掉别人一条街的技术,领先别人一大截。大家关注续航、照相、外观漂亮、性能,要领先别人一大截才行。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坚持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这方面,我们一些技术创新研发的爆发力还没有出来,需要一个过程。
今年我们的收入大概做到330亿,我接手的时候是20、30亿,涨了10倍,从不赚钱亏损变成盈利。但是利润率跟苹果一比差距很大,苹果利润率非常高。我前年收入过了200亿,任总对我说,恭喜你年收入终于赶上苹果一个季度的利润了!我这是反讽我们,我们还要追超苹果。
现在运营商业务是我们最大的业务,终端是第二大业务,但是我估计明年,最晚后年会成为华为第一大业务。因为华为运营商业务市场份额、收入都是市场第一,运营商业务我们一家超过除华为之外的所有厂商总和,除了爱立信、诺基亚等等,但是整个蛋糕太小,总共才1100多亿运营商市场,华为份额已经做到400多亿,已经做到市场第一了,这一领域的增长空间是有限的。大家看上半年的年报,运营商业务增长缓慢,但是终端快速增长,企业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但是规模比较小。所以我估计终端业务估计明年会做到400亿,后年有望做到500亿年收入,我估计5年可以做到年收入1000亿美元,利润也会增长,可能没有苹果这么高利润,但是也会提升。
手机行业确实是很苦逼的行业,很多企业都亏损。我要是只追求项目利润的话,早就下课了。任总强调要健康发展,要降低库存风险,持续健康发展,避免腐败,这都是十分正确的,坚持把质量做好,树立口碑。这些年,华为的坚持是对的。
大家说了手机行业各领风骚三五年,今天可能行,未来能不能活下来?可能未来就被人干掉了。但是华为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因为现在有生态体系,华为有云服务、华为支付、华为帐户,希望能黏性客户。为什么我们做PC、平板、智能家居、穿戴?我们希望为消费者提供全场景的智能生活体验,围绕着衣食住行起居全场景式的生活体验,我们在电脑上面也可以有华为云服务,你的文档、照片、视频、通信记录都可以在电脑同步,帐户、云服务同步。
我们的MateBook做到全世界最薄,是最极致的,性能不错,卖得也不错,我们刚开始起步。很多人看到我们发布电脑后说余总怎么做电脑了?电脑现在是红海行业。我说兄弟,我现在在血海领域,不差做红海了。我们的战略围绕着全场景的生活体验,大家在家里有办公的需要。另外,我们手机将来有更多的办公,我们今年发布的Mate10有更多的办公服务,可以接大屏幕、键盘、鼠标,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工智能。
这几年华为手机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连续3年,质量和售后服务满意率还是客户第一的,部分国家做到第一,大部分国家还有改进空间。我们Mate系列的手机续航明显优于苹果、三星,大家用了应该知道,如果想把续航更好的话,在手机电池设置栏目里面,可以把APP后台有个权限关掉,让手机更省电。
我们希望有更好的生态优化,后台管控做得更好。大家用了我们的Mate7、8、9,我们续航能力很好,充电速度非常快,比Iphone快400%,差不多5倍,我们的照相效果也很好,希望替代单反相机的作用。未来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里不是做广告,希望各位领导用了华为手机后有什么不满的可以告诉我。
三、中国企业的最大挑战:品牌
对于华为来说,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就是品牌的构筑,高端品牌的构筑还需要时间,还有差距,让消费者感觉到更加高端,保时捷版本手机还是卖得很好,可以加价到2万多,现在还是1.7万在卖,马上还会发布下一代的保时捷手机。华为手机品牌在高端业还要提升,尤其在海外很多国家,苹果、三星还是高过我们,部分国家超过三星,还没超过苹果,我们在最高端市场上的品牌要树立起来。
华为当时树立品牌,中国的消费品牌没有一个进入Intergram
TOP100的,中国大陆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进去,两三年前华为是第一家进去。之前华为品牌在海外知名度几乎为0%,现在品牌知名度80%多,中国接近97%、98%,我们在Intergram排名一路往上升,将来有希望做到前10位,我们不断进行品牌投资,不断做好高端产品来拉升品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还是很艰难的,你做的产品没有品牌,没有额外的附加值,就没有别人利润率高。当时Mate7卖的很好的时候,有人问我成本要不要500块钱?我说天啊,成本能做到这么低吗,我成本很高。手机行业利润率真的很低,华为利润率比中国其他品牌高很多,但是还是太低,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品牌。而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提升品牌,怎么做品牌?我们自己员工不太懂,这是一个学习过程,各位企业家要做品牌,怎么去做?因为华为之前做B2B业务不需要做品牌,全球400个国家,华为直接销售,不需要做品牌,但是做消费品全球70亿人口,没办法全部Touch到,所以做消费品的品牌怎么做还是一门学问。
一个伟大的体操运动员去扔铅球链球很难,如果一个扔铅球的运动员去跳体操更做不了,翻不了跟头。因此,每换一个赛道都是很不容易的,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你要按照这个行业的规律来办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个行业可能积累了很多年,它有它的规律,要学习这个规律。
我在华为遇到很大的问题,我们的干部转不过来思维。我们以前做B2B生意,做B2C生意很难转过来。人最难改变的是自己,过去越成功往往越难改变,因为他按照过去成功的模式来做,按体操的方法来做铅球,把自己摔死了。因为规律不一样,这是对人最大的挑战,因为我们以前给运营商做低端的定制,本来做的是B2C的生意,但是做B2B的模式做,我们给运营商做了给他,他来卖,我们不管,渠道、零售都不用管,那是用B2B的模式做,用B2C的模式来做根本做不了,在这方面我遇到很大的挑战,人的模式、思维非常难改变。我们面试了很多干部,做B2C的人一定要有学习能力的人,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基本搞不定,一做就是死。另外,从业界要吸纳优秀人才,加上华为自己的人一起来做,用任总的话说是要用“混凝土”团队来做。全部用业界的人到华为来,对华为不熟也不行,全部用华为的人,没有人带着干也不行,所以人才搭配是非常重要的。研发人员,尤其需要渠道零售和品牌营销,加上华为自己的人一起干,边干边学,找到自己的逃路,要找到业界最优秀的人来干,加上华为自己最优秀的人,组合起最强大的团队。
根据我的观察,大多数中国企业家对于怎么做品牌缺乏概念,可能一个非常伟大的优秀企业家,对于品牌也没有概念。我很感谢任总让我在欧洲工作了3年,那3年对我的眼界提升非常大,虽然那时以做B2B为主,但是那三年为很多同事为老婆买奢侈品,我慢慢知道奢侈品意味着什么,看了很多书籍,学习和琢磨品牌。其实在这中间,包括品牌、设计、调性、品位,这是我们很缺乏的。我给我们团队说,我给我老爸老妈在安徽农村盖了房子,给他花钱装修,装修的味道一看是乡土风格,品位也很LOW,但眼界就是这样,没办法。其实人的眼界决定境界,我做华为无线产品的时候,我提的口号就是,“定位决定地位,眼界决定境界”。
四、核心产品干不过别人就有问题
网上说我是余大嘴,我属于什么风格呢?我就是实话实说的人,用我们家乡话说是“半吊子”或者“二百五”,虽然是正确的话,但不代表任何场合都能说,说了会伤人,证明情商低。说的是真话但不代表都能说,这是我的毛病。
我带领的团队说实话要培养大家敢拼敢打的氛围,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一旦达成共识就全力以赴的执行,错了敢于改正。在这一点,我说我们团队要有兄弟姐妹般的情谊,大家要胸怀大志,我在各个岗位上带出的徒弟都是华为军团里面最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团队,能啃硬骨头的团队,源于我们团队的士气、意志和战斗力,不是我个人有什么能耐。
这是我从小时候打架总结起来的规律,安徽土话有一句: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我就属于不要命的。最后我把打我的人打趴下就成了“孩子王”,他们都听我的。我从小就总结了规律,后来我上小学的时候,我总结了规律,第一别人不敢欺负我,欺负我一定把他打趴下。第二个就是学习成绩我们班一定要拿到第一,包括体育比赛,谁擅长什么分工,拿第一。我发现我们班凝聚力很强,士气非常强,战斗力非常强,所以人是有意志,有爆发力的,人往往决心不够大,其实团队是非常有潜力的,我从那时候总结出来,我们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在一班,我说我们要变成第一。后来分班到另外一个班了,我说没事,我们要再次得第一,包括体育都得第一,这就是团队的追求。
后来包括读本科、研究生的时候,觉得很容易成为第一,我认为人的追求高度决定了,只要用心动脑筋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我并不比别人聪明,就是人要敢于挑战,敢于追求,我自我总结就是这样。工作中也是这样,我带领的团队团队能打胜仗,能打硬仗,大家愿意跟着我干,我吹的牛兄弟们能实现,不管是你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是我们大家共同的问题,我们一起努力搞定它。不管能力高低,大家有干劲,努力团结。所以我说我带的团队有兄弟姐妹般的情谊,干得好的人,有能力的人要给他更大的责任,不适应的、掉队的就淘汰了。
我进入华为的时候做软件工程师,后来因为还没拿到研究生文凭,只能按本科的待遇。后来很快我就出来创建华为无线,华为交换机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大家不知道是谁做的,后来成为华为很重要的卖点,那是我做的。后来做华为无线的时候,当时无线产业很没经验,摔得头破血流,后来我做的第一个产品ETS给华为挣了20多亿美金,这是1996年的时候。
我最大的体验是,一旦产品干不过别人还是有问题的,公司的机制和文化即使很好,但是关键产品、核心产品干不过别人,还是有问题的。无线产品总裁曾经换了几任,后来我上去很多人说余承东很激进,任总说让他试试,我看他能行,结果上去不到两年的时间,我把对手干翻了。我记得有一年有人跟任总开会说你是NO.1,你的产品解决方案是NO.1,你已经是第一了。任总说我们差距很大,我们要向别人学习,人家说你学啥,别人应该学你。后来客户一走,关起门就把我们骂了一顿,说你怎么忽悠别人的,我们怎么成了第一了?后来当所有的客户告诉我们,我们是第一的时候,任总终于想明白了,说我们成为第一了。而以前见到客户,任总都说这不行,那不行,都是批评我们,也是刺激我们。
一个团队真的要有追求,后来任总把我调到欧洲区,因为欧洲的市场份额很低,干了十来年,市场份额3%不到。任总提出目标,3年干到市场份额第一,这下死定了,无线干了十几年做到第一还有可能创造奇迹,这个市场根本没干过,肯定死定了,但是那3年我们搞定了,用了3年时间把市场份额做到第一。
我们的做法跟别人不一样,我第一年延续以前的打法,第二年改变打法,引导意向招标,第三年我们取得全胜,像闪电战一样迅速搞定欧洲。因为之前做了很长时间的铺垫,因而一举突破。我们以前做欧洲市场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华为品牌不被认可,我们要引导卖出合适价值。我们的设备虽然卖的贵一点,但是整个生命周期比其他品牌的价值高很多。我离开欧洲的最后一年,2011年春天我才交接完成,我们基本席卷了整个欧洲,从搞不定到一夜之间占领所有的运营商,成为欧洲市场的份额第一。因此,我认为大家要敢于思考,敢于突破,不要被常规思维所拘泥,要敢于变着法的干。
五、中国将有更多“华为”崛起
总之,人不要被对手吓住。我这几年在岗位上老是觉得很艰难,经常觉得竞争很强,差距很大。但是坚持过来以后,慢慢的我们也在迅速成长,慢慢的强大,赶上超越的过程,我们一直说要有敢于挑战的精神,敢于闯的精神,在座的企业家也是各个领域的精英,拥有企业家精神,非常令人敬佩。如果没有敢闯、敢干、敢拼搏的精神,中国社会不可能进步。这几年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企业真的进步很大,我做消费者业务,我从欧洲干了3年回来,这几年做终端,发现过去很多零部件都是日韩、台湾企业做的东西,慢慢中国企业能做了,所以中国企业实力还是慢慢提升,在高端领域,像华为通讯网络设备做到技术领先、世界第一还是偏少了一点,但是我相信未来10年、20年,还是会有更多的“华为”起来。
我在欧洲工作3年,我接触了很多犹太人。我认为犹太人和华人是世界上最牛的人,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子女教育,每个家庭都重视孩子的教育,这是非常可怕的;二是重视重视家文化,重视家庭。同时,中华传统文化还很节俭。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但是三大文明都消失了,中华文明是唯一生下来的,中华文明号称有4300年的历史,是唯一幸存下来的,存在总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不说存在就是合理的,但是存在能生存下来一定有它的原因,中华文化虽然有糟粕,但一定有我们的精华。重视子女教育,家文化、再加上勤俭,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使中华文化非常强大,这一点上一定要有自信。
在华为,我也找到了一些自信。1993—1994年我已经联系好了准备出国,虽然我在清华没有毕业,但是国外的通知书和奖学金都拿到了,美元都装在钱包里面。当时我到东北去开局,去了辽阳、本溪、鞍山三个地方,从沈阳坐长途汽车到鞍山,结果下了长途车站去解决出现的问题,结果一摸口袋,发现钱包不见了,美元、身份证全部丢了。有人说老余就是因为这些东西丢了所以不去美国了,错了,因为当时我找到了成就感。那时辽阳、本溪、鞍山都用了我们的交换机,而装一台交换机很贵,有钱人才装得起,我找到了成就感,我觉得我在华为做的事情很有价值,用不着去美国了。
1997年清华被称出国预备役学校,90年代的时候清华同学基本都出去,我有一个同学不想出国,因为他父母不在国外,找了一个女朋友必须出国,女朋友说你不出国我将来嫁给你有什么用,他很郁闷,被逼出国。当时出国风气很浓,当时因为这个原因我找到成就感所以没有出国。
这几年,任总经常跟我们提出目标。我们说不可能实现,但是每次都超额完成实现。任总是一个非常玩命的人,非常有自我批判精神的人。我以前什么风格?我以前吊儿郎当的,公司交给我一个什么活,我做完了自己爱干嘛就干嘛,自由散漫的风格神。后来做了管理者,任总经常半夜打电话,周末打电话,问的都是工作的问题,后来我也养成了习惯,基本上空闲的时候也在思考工作,甚至偶尔跟家人吃饭也在想着工作,把心都用到工作上去了,被他老人家熏陶影响。我以前不是这个风格,但是做了管理者之后变成了这个风格,整天想着工作怎么做好,没有什么生活质量了,把工作变成唯一的爱好了。但是确实要注意身体,每年体检都发现身体质量下降。但是为什么没有倒下?我在本科、研究生同学有些倒下了,有些同事也倒下后来通过运动又好了。我为什么没有倒下?我性格本身是乐观主义精神,在华为这些年经历了困难,创立无线的时候,当时不懂做无线,遇到了很多问题,头破血流。当时心里郁闷,我经历过很多郁闷。做终端的时候也很郁闷,经常被任总骂,说不挣钱,说你是笨蛋啊,天天被批。但经历困难的时候大家坚持住,最后活过来了。
六、未来全球主流手机厂商只有3家
关于跟苹果、三星的市场份额问题。其实5、6年前我接手这个业务的时候,我说这个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未来手机厂家不会超过4家,几年过去只剩下3家,苹果、三星、华为,当然中国还有很多厂家。我说未来3—5年,中国厂家会洗牌,大部分会死掉,很多厂家已经被淘汰了,从100多家到活下来的越来越少。我仍然坚持认为,在全球市场,未来手机品牌不会超过3—4家,全球品牌可能还有一些支线。就像飞机制造业,最初很多厂家,现在还有几个支线飞机厂家,但是主流厂家只有波音和空客两家了。将来手机行业也会是这样,可能只有3家主流厂家,还有一些分支厂家,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为什么?因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和投资规模很大,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规模,没有一定的投资强度是赶不上的。
华为的手机研发我们有大概1.5万人,而别人每一家只有1000多人,所以未来差距巨大,我们芯片研发就有5000多人,力量还没有爆发,否则未来玩不起这个游戏。
在这方面,我想对于华为的通讯网络设备也是这样的,以前有很多厂家,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等十几家公司,现在变成两家了,一是爱立信,和新爱立信合并。新诺基亚合并了诺基亚、西门子、朗讯等等,现在就华为、中兴、爱立信、新诺基亚。北美的企业都消失了,摩托罗拉消失了,朗讯消失了,朗讯是全球通讯的支付发明者,北电是光通讯支付发明者,全部消失了。总之整个行业是非常残酷的,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全球主流厂家3—4家,我现在改为3家,还有一些少量的分支厂家,做细分市场的。中国市场将来手机厂商也不会超过3、4家,淘汰起来非常残酷,这是历史发展必然。
三星在中国市场曾经很厉害,Note7电池没爆炸之前,已经跌出前五了,现在变成第七了。现在很多家已经消失了,中国市场非常残酷,非常血腥。没有实力,这个游戏玩不下来。
七、要有甩别人几条街的核弹技术
我跟团队说,2014、2015年华为终端为生存而战,这两年如果生存不下来,我们会从地球上消失了,因为华为有利润考核,如果做不上去,任老板就把业务关了。2013、2014年我们为生存而战,活了下来,成为世界第三。2016、2017年我们为崛起而战,我们要从第三名跨越第二、第一。2016年没死掉,2017年看来又死不掉,还在持续增长。我认为可能2018年开始,华为终端会真正走上崛起之路。
就像我当年回去做华为无线产品线总裁的时候,我跟团队说,2018年我们会走上崛起之路,我离开那个岗位已经10年了,我说我们希望2018年变成2008年的无线产品线,我们真正走上崛起之路,不仅把对手甩掉,还要一路崛起。我们无线产品线创造了华为集团70%的利润贡献。整体来说,过去这是华为不挣钱的业务,但是我们把它变成华为最值钱的业务,未来的消费者业务明年最晚后年会成为华为第一大业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至于操作系统的问题,华为完全具备开发自有操作系统的能力,华为是全世界唯一一家能够给安卓做换心脏手术的公司,我们是第一家解决安卓卡顿问题的公司,即解决越用越慢卡顿问题的公司。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具备做新的更优的操作系统的能力,但是为什么没做?是因为生态体系的问题,但是未来能不能做?我不敢说,未来有可能,因为未来人工时代来临,从APP时代会走向API时代,从应用时代走向WEB时代,以前都是APP时代,企业有PC上的,现在基本走上WEB运用,云服务。这个时代走早了,我也会变成先烈。我们要在恰当的时候推出,不是不做,时候未到。
大家知道,安卓操作系统基于Limix做的,但是在这基础上做的JAVA虚拟机效率是很低的,我们要做肯定不会用这么低的效率来做,我们要做的话效率会大大提升,苹果的旗舰机内存才2G,准备升到3G,但是安卓的中端机都3G内存,普通手机都4G内存,现在还有做8G内存,因为操作系统效率太低了。我们手机电池是4000ma,苹果才2800ma电池,按道理我们操作应该比它好更多才队,就是因为操作系统的问题,我们正在对它进行持续改进优化。华为的研发实力,国内在这个领域的企业,跟我们已经不是一个量级。有人吹牛自称黑科技,其实根本不是什么黑科技,一点都不黑。
我们比较笨,不会营销。比如大家打电话,华为辐射比苹果、三星低很多,1/6都不到,手机散热很快。又如手机关机以后,下飞机开机,华为手机迅速找到网络,比别人快很多。很多地方我们宣传不出来。我们是蓝标,因为我们是30年做通讯的企业,这是我们最牛的地方。
今后华为手机可以做车钥匙,将来手机直接开车门,密码存在处理器里,50亿颗晶圆,就像把一滴水藏在大海里,根本解读不出来。我们明年还会有更多甩别人一条街的技术,我们现在对于以前更保密,公司高层领导除了任总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严格规定保密,华为十几万员工,不做到对内保密就做不到外部保密。我们希望做到看起来是普通炸弹,结果炸起来是原子弹的威力。我们一定要保密,要做甩别人一条街的技术,要厚积才能薄发。
对于我们来说,要用新的技术,领先别人一大截的东西才能把别人甩掉。我们要变成行业领导者,一定要能够颠覆别人——真正颠覆级的技术。我一直在说我们的团队,一定要甩别人几条街,如果比别人略好20%—30%,但品牌不如别人,有什么用?
|